日前,由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媒体甘肃行”调研采访活动启动,多家媒体深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地调研采访,宣传报道津甘两地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的新进展、新成效。
晚上8点,在依然明亮如白昼的天光中,人们聚集在世纪广场,随着悠扬的歌声翩翩起舞,与天津的“广场舞”不同,这里的舞者穿着颜色不同、款式一致的藏族服装,在整个广场上形成4支队伍,跳着一致的舞姿。这里便是此次“媒体甘肃行”调研采访所到的海拔最高之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在这座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城里有一条“甘南津街”,以这条街为代表,本市在合作注资建设了多个城乡发展一体化与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有机结合的项目,这种帮扶方式,既通过资金注入为受助方带来即时的发展动力,解当下之需,实现“授之以鱼”;更立足长远,以产业合作为纽带,将发展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帮助受助方筑牢发展根基、激活自身潜力,达成“授之以渔”。
甘南津街8月开街
甘南津街半露天商业建筑群,全长900余米,占地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左右,最高部分3层,26处商铺已全部招满,主要业态涵盖娱乐、餐饮和零售。
中午刚过,甘南津街夜市大棚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商户们正热火朝天地准备食材,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做着最后的准备。与传统夜市不同,这里的商户从下午就会开始陆续营业,一直持续到深夜。
“甘南津街是由天津市滨海新区与合作市共同打造的商业综合体项目,2021年启动建设,2024年建成并于今年初进入试运营阶段。”在这条象征着两地友谊的商业街中心,援派干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峰(天津市滨海新区古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三级调研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项目定位为现代化商业综合体,旨在成为合作市地标性建筑,为当地提供消费、娱乐、购物一站式服务,预计今年8月底开街。”
“天津味道”走进甘南津街
在这条街上,有一个天津市民熟悉的品牌——芦花,坐落在商业街2楼的汉盐优选,将海盐这种“新鲜”的商品带到了这些远离海洋的地方。“这边的顾客最感兴趣的还是我们的无碘盐,我们也在进行加碘和无碘盐区别的知识介绍和推广,让合作人民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产品。”据了解,作为天津滨海新区企业代表,为支持对口援建的合作市甘南津街项目,企业在当地成立了分公司,安排专人进行市场推广。位于甘南津街的店铺则是紧跟商业街的节奏,于今年3月完成装修,5月铺货,6月开始试运营。
除了特色的“天津味道”,来自甘南的特产商店也特意选择了这条商街上的店铺。“我们主要业务为五大类21种高原农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包括牦牛酥油、青稞系列制品、高原菜籽油、杂粮等”,店铺负责人、甘南九曲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严化平表示,“店铺选择落户甘南津街主要是看中这里的客流优势,希望能够借此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据严化平介绍,公司在从电商转向实体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在挂职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得到了天津的很多帮助。“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到天津的企业走访学习,在听说我们准备对青稞进行深度开发后,便安排我们去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阿尔发保健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回来后根据他们的先进经验我们投资建成了自己的青稞饼干生产线,预计今年下半年就可以上市。这对于企业和青稞种植农户都是直接的经济效益。”
造血项目已达数十个
说起甘南津街的好,可不止给合作市人民增加一条现代化商业街这么简单。作为当地城乡发展一体化与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有机结合的标志性项目,甘南津街着力打造“城市带动型”村集体经济,在打造羚城(合作市别称)商业核心区过程中,滨海新区社会帮扶资金投入的4000万元作为3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注入甘南津街建设项目。“4000万元投资按照每年4%到6%固定分红,持续惠及39个行政村,每个村每年获利几万元不等,这些钱用于助力集体经济。”陈峰介绍道。
然而像这样的项目远不止甘南津街一个,天津援建甘南合作高原夏季草莓种植基地便是今年又一个“一点开花,多村受益”的项目,在成功试种出反季节高端草莓后,来自甘肃的第一波量产夏季草莓将在下个月与消费者见面,该项目不仅能够让部分村获得分红收益,更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就近就业。据陈峰介绍,像这样在天津东西部协作资金、滨海新区社会帮扶资金等支持下,能够持续为合作市造血的项目已建设了约五六十个。
据陈峰介绍,自2017年2月滨海新区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结对以来,滨海新区紧扣合作市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共同围绕协作机制完善、产业发展、人才引育、科技赋能、就业带动等方面深度合作。截至目前,累计援助资金已达2.88亿元(其中:市级层面对口支援资金0.68亿元,滨海新区协作资金2.2亿元),实施产业带动、科技助力、就业帮扶、民生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近3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