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纪念馆联合高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
“六合同春”原创展览现场
城市寻访活动现场
新展开启,大小朋友沉浸在“六合同春”鸟语花香的世界;在海河岸边和蓟州黄崖关,新博物馆纳客,定格着津沽大地的历史瞬间;参观者走出展馆,在街头巷尾感受600多岁的城市变身为巨大的博物馆……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博物馆不仅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与创新者。在天津,博物馆连接起过去与未来,通过多元的场景、丰富的形式,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博古览今,在博物馆内外探寻津派文化的精彩。
新展览 搬个小马扎看看画家的“朋友圈”
“爸爸,你看这个叫居巢的画家,他画的蝉和真的一样,而且画这幅画的时候,他才19岁!”昨日,“六合同春——清代后期花鸟画特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展,一位小观众看着这幅近200年前的画作,发出这样的惊叹。
“六合同春”以天博馆藏及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藏89件套精品力作,立体呈现清代后期花鸟画在技法、题材、审美意趣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再现清代后期花鸟画发展的“艺术生态林”。
天津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副研究馆员赵艳玲告诉记者,“这次展览突破了静态的陈设。以芳香装置、音响和幻灯片等形式,营造出鸟语花香般的沉浸式氛围。”
在展览入口处,记者看到一位来自河北省的小观众自带小板凳,坐在“艺苑群贤”的球状关系图下仔细研究,她说:“虽然这些画家我不认识,但你看他们之间有师徒、朋友的关系,这不就是画家的朋友圈嘛,太有意思了!”
新活动 天津就是座“令人震撼的博物馆”
昨日,“看天博展览,听天津故事”城市寻访活动在泰安道和解放北路一带精彩上演,博物馆志愿者和本市市民一起上演了一场用脚步丈量历史的活动。
天博志愿者负责人李晓静告诉记者,“城市寻访活动”曾于去年推出,参与者在留言中写下“震撼”的感受,没想到天津的近代历史建筑在建筑美学背后,还有这么多值得被记住的故事。今年的“探寻泰安道百年风云”启动后,名额迅速被报满了。
开滦矿务局见证了哪些天津近代工业辉煌?丽思卡尔顿酒店承袭了哪些戈登堂遗韵?在天博志愿者的讲述下,城市变成了一座宝藏满满的博物馆。李晓静说:“博物馆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向公众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志愿者团队积极探索创新,走出博物馆,才能让博物馆真正流动起来。”
新场馆 城市历史的活态利用
近日,天津黄崖关长城博物馆开馆仪式在天津黄崖关长城风景名胜区举行。此次博物馆展陈更新的核心,是对天津长城既有资源的新认知,天津段长城墙体长度只有40公里,但其中的历史价值、保存价值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
同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一座承载天津工业记忆的博物馆,为观众设置了不少趣味看点,除了“镇馆之宝”——我国第一台仿苏1A62全齿轮传动车床C620,还有新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的故事”。
无论是历史名胜还是城市工业遗存,都被博物馆这一载体活态利用,展望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新研学 实地走访 重温烽火岁月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平津战役纪念馆也积极创新纪念馆研学活动形式,与南开中学联合开展“探寻红色足迹 重温革命历史”行走的大思政课活动,学生们前往位于杨柳青的平津战役天津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现场学习,推动共创共享的文化公共空间的建设。
而在此前的五四青年节,平津战役纪念馆也开启了一段红色路线——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在教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实地走访了当年天津攻坚战中津西第一主攻方向的重要地点,从和平门到小西营门,再到西营门桥碉堡和烈士纪念碑,青年学子们追寻着先辈的足迹,重温烽火岁月。
博物馆的未来,在加强活态传承与文化记忆保存中发展,在青年人参与博物馆建设中发展,也在数字技术拓展博物馆服务边界中发展。天津的博物馆,精彩可见,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