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庄丽娥正在表演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泉州提线木偶戏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多支曲牌唱腔构成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和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形艺术与制作工艺,是我国提线木偶艺术的珍稀范本。
①
②
③
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艺术家正在整理泥塑作品。作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被公认为是天津的一绝,早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就已经享有很大声誉。泥人张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不仅可以看到各地特色旅游项目、工艺品、美食等,还能欣赏到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成为展会上的一大看点。
图① 厦门市南乐团的非遗传承人陈慧雅(右)与同事一起表演《百花图》。2009年9月,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音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保留了唐宋古典曲牌,有着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
图② 张世美正在制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徐州香包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产物。它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造型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感强。香包形状多样,有心形、元宝形、蝴蝶形、葫芦形、花瓶形等,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图③蒙古族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其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洪阔而醇美,富有草原风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