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我市文博场馆吸引各地游客,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推出的红色游受到青睐。 记者 曹彤 摄
“五一”假期,津门文博场馆再度迎来参观热潮。天津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武清区博物馆等各文博场馆,以匠心独具的展览、形式丰富的活动以及延长开馆时间等贴心服务,邀八方游客共赴文博之约,在蓬勃的文博活力中,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红色文化、奥妙无穷的自然科学;在博物馆“一眼千年”的古今交融体验中,探寻津城独特文化魅力。
了解城市特色 感受中华文化
连日来,天津博物馆门前又排起了长队。同时面向观众开放的十余个展览中,除了“天津人文的由来”“耀世奇珍”等该馆的“经典款”展览,还有四个新展,从多方面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璀璨。
新近开展的“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引起广泛关注。展览汇聚了14家文博单位的220余件(套)金器、陶器、壁画、石刻造像等各类文物,折射出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展现北朝风貌。同时,天津博物馆还配合展览推出了北朝主题服装秀,动态呈现北朝时期服饰的瑰丽风姿。
来自河北省的游客黄新建举家来天津旅游,他和家人都希望从博物馆开始了解天津城市特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黄新建高兴地说:“没想到,天津博物馆里不仅有历史底蕴深厚的展品,还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这趟博物馆之行真是太充实了。”
回望历史 感怀先辈
假期期间,许多人走进红色文博场馆回望历史、感怀先辈。我市各红色文博场馆也以新展览、新活动让红色文化更加生动可感。
5月1日上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在馆内“西花厅”展区举办了一场漆扇制作体验活动。工作人员向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讲述了1958年周恩来总理赴新会葵扇厂与劳动者共话“劳动创造”的温暖往事。随后,孩子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作漆扇,感受劳动之美。活动中,小学生李姝含兴致勃勃,收获满满。她的妈妈告诉记者:“我听说过几天这里还有‘探秘西花厅’的研学活动,孩子也很感兴趣,我们准备再来参与。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了解伟人故事、学习历史知识,很有意义。”
平津战役纪念馆在假期期间举办了“我爱劳动我光荣——和‘平小津’一起争当劳动小能手”主题研学活动,以此回顾“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讲述平津战役中支前民工的光荣故事,同时结合竹编、手工皂制作等体验活动,让小朋友们感受“爱劳动”的光荣传统。平津战役多维演示电影以及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永不褪色的劳动荣光”线上互动小游戏,也备受欢迎。“这些活动让我们能更清晰地记住历史,铭记先辈们的付出。”观众刘然感慨道。
开启趣味文博之旅
天津自然博物馆于5月1日全新推出“暗夜精灵”——猫头鹰展。展览的形式丰富,观众可以通过视频感受猫头鹰的捕猎本领,通过手动装置倾听不同种类猫头鹰的叫声,通过拼图游戏了解猫头鹰在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展览还展示了天津自然博物馆所藏猫头鹰标本精品,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标本活起来”动态视频,展现猫头鹰的优雅身姿。此外,假期期间,该馆还将推出“海洋显眼包”“勤劳能手——蜜蜂”等近40场社教活动,开启一场场奇妙的自然科学之旅。
在武清博物馆,新近展出的“拾光・韵河”——流动的非遗记忆大运河文化展,带观众回顾运河记忆;在“遇见・运河”文化创意市集上,人们在花式面点、彩色剪纸、绒花制作等技艺中感受文化脉搏;还有“武清宝藏行”闯关活动,让大家通过充满趣味性的参与环节探寻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