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中国——和合之旅天津行”中外媒体参访活动昨日启幕
我爱天津! 探访津派文化 融入“天津时间”

发布时间:2025-06-19     文章来源:今晚报

爱上天津,只需一天。

昨日,“一起看中国——和合之旅天津行”中外媒体参访活动在天津正式启动。来自28个国家的39名外媒记者以及CGTN多语种采编人员共60余人,将在3天时间里,全景式、沉浸式感知天津的历史文化以及新时代风貌。

昨日一早,从参访团接受“高规格”舞狮迎宾开始,大家就正式融入了“天津时间”,感受“天津故事”。在古文化街,参访媒体团通过达仁堂、泥人张世家感受津派传统文化的厚度;在“津港印象”体验天津港的智能化与绿色发展;在广东会馆感知、体验京剧魅力;在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触摸智能生活与产业的科技变革;而夜游海河,则让所有人沉浸在天津的绝美夜色中……

一天的时间,大家从“Beautiful,Tianjin!”到齐声高喊“我爱天津!”这样的精彩仍将继续。

从舞狮印象到“津港印象”

体验天津达仁堂 点赞中药文化

在古文化街海河亲水平台一侧戏楼前,参访团一下车便被铿锵而热情的鼓点感染了,4只北狮摇头摆尾,以“最高礼仪”欢迎中外媒体团的朋友们。外国记者不时向狮子来个“摸头杀”,欢乐互动。由金狮领路,大家穿过戏楼,与市民和游客一起在宫前广场融入舞狮队伍。

步入元素丰富的“津港印象”展示体验馆,大家不仅了解到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的发展成就,还能一览港口特色产品,感受“文旅+商贸+游购娱”的全新体验。这里主打一个“体验”:有人共品进口红酒,“浅尝辄止”也要碰一下“干杯”出豪气来;来自瑙鲁的伯纳德特·德珀杜兴致勃勃地玩起折扇,当工作人员告诉她扇子上写的是“巨款到来”时,大家哈哈大笑。走在古文化街上,景泰蓝的掐丝工艺,让几位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记者啧啧称奇,他们目不转睛地见证铜丝如何“绽放”成一朵朵美丽的花朵;连文具店的笔墨纸砚、服饰店的汉服旗袍,都吸引他们驻足。

在天津达仁堂中药文化展览馆,中药标本和文创产品牢牢吸引了大家的视线。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媒体人马洛尚·伊利亚斯在山楂丸制作展位上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一次,大家纷纷品尝开胃健脾的山楂丸,“酸酸甜甜,好吃!”马洛尚为自己起了一个名字——马小龙。他告诉记者,自己对中药很感兴趣,“中国的古人将植物变成可以治病的药材,这很神奇!”

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

走进泥人张世家 看神奇非遗技艺

从《余三胜戏装像》到《钟馗嫁妹》,当媒体团记者步入泥人张世家,便被这大名鼎鼎的天津非遗技艺吸引。他们一边拍照,一边问询每件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我以前在中国老电影中看到过中国泥塑,但眼前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仿佛活了一样,太神奇了!”面对栩栩如生的泥人,来自汤加的记者格文·利亚深深感知到,艺术与文化能生动呈现一个国家的深厚底蕴。

天津泥人张第六代传承人张宇在店铺中微笑着为大家介绍作品,面对好奇的中外记者,他不疾不徐地将泥人张的历史娓娓道来:“泥人张彩塑在创作题材上以传统人物为主,同时融入现代人物,我们的灵感常源于经典文学,比如《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此外,作品也聚焦市井百姓的生活状态、历史文化等。”

张宇指着“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的作品《吹糖人》说:“泥人张在100多年前就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其实自唐代开始,中国的工艺品已大量出口海外,85%以上的产品销往欧洲和日本,在国际市场上极具影响力。当下,泥人张在国际市场依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天津乃至全国的著名非遗代表性项目,更带动着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

张宇表示,在现代语境下,传统工艺更能代表中国的生活方式与审美哲学,它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向世界传递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愿景的桥梁。

广东会馆大戏开演

爱京剧爱成了“显眼包”

当中外记者走进有着近120年历史的天津广东会馆,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精华与戏曲艺术精粹的韵味迎面而来,让大家更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你听——

“海岛冰轮初转腾”那华美的京剧唱腔,已随着丝弦悠扬流淌进中外媒体人的心里;

你看——

举手投足间的华贵气质,与中国戏曲独特的装扮,在眼前且歌且舞的“杨贵妃”,已经让所有人目不转睛。

这一段《贵妃醉酒》,曾随着京剧大师梅兰芳成为国际交流的艺术桥梁。广东会馆里安排的沉浸式戏曲体验,再一次撞击着来自世界各地朋友的感官与心灵。

看罢《贵妃醉酒》,巴基斯坦记者赛义德·奥恩·穆罕默德和其他记者一起跑上舞台,向杨贵妃的扮演者闫文倩学起了京剧的手眼身法,赛义德灵动的眼神和到位的动作让大家笑着鼓起掌来,他也顺利成为现场的“显眼包”。不一会儿,赛义德换上“靠”再次上场,动作已经“起范儿”了。

“我第一次在这么美的戏台下,近距离地看京剧,仿佛穿越到了很多年前的中国,瞬间就喜欢上了!”谈到自己对戏服的理解,赛义德说,“穿上它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王’,京剧的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就连看似简单的动作也不容易,我希望进一步了解京剧。”

“这里是戏台,也是博物馆。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将中国戏曲的魅力展现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青年演员田苗苗,一身穆桂英打扮,一边介绍“整个化妆、造型需要两个小时”,一边帮助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穆尔塔扎耶娃·迪尔诺兹穿上帔、戴好头饰,还教她舞动水袖,一起用京剧韵白大声说:“我爱天津。”

“每次有外国观众来天津看京剧,他们都会很好奇,就会问我一切和京剧有关的问题。”天津京剧院的青年演员闫文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比如他们特别喜欢戴的凤冠,会问衣服上面绣的什么花。在现场,大家跟着她学习了戏曲的兰花指,还有眼神要随着手势一起动,“他们学得很好很认真,这让我也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借此,能将中国的戏曲传播到世界上的更多地方。”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