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丁青县,一个平均海拔3900米的高原台地,年平均气温只有3.4℃,气候极端恶劣。曾经,这里的藏民只能靠青稞、牦牛肉和酥油茶等果腹。而如今,天津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联合北辰区企业打造的丁青县农业生态产业园在不断丰富百姓“菜篮子”的同时,还在雪域高原搭建起现代农家乐——一个个全景式带天窗的“太空舱”牢牢地镶嵌在高原上。太空舱外,一排排整齐的农业大棚和野营帐篷星罗棋布。村民和外地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采摘、露营、唱歌跳舞……
走进丁青县农业产业园区,一排排温室大棚鳞次栉比,里面种植的早已不再是传统的青稞,而是色彩缤纷的花卉、鲜嫩可口的果蔬。在这里,西瓜、甜瓜、西红柿、黄瓜、圣女果等蔬果竞相生长,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曲姆正在甜瓜棚里作业,她开心地告诉记者:“以前到县城打工,一个月3000多元,还辛苦。而现在在产业园里工作比较轻松,一个月至少4000元。自从有了园区大棚种植,附近村民可以随时吃到新鲜、便宜的蔬菜水果。”
天津援藏工作队相关负责人刘坡表示:“丁青县农业产业园区是天津援藏工作队从2019年至今持续投资建设的一个集新产品引进、果蔬种植、花卉种植、技术培训为一体的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园区,整个园区占地53.75亩,拥有13个现代化二代温室大棚,是昌都市唯一能够四季生产果蔬的农业基地,一些品种更是获得了有机蔬菜的认证。今年以来,大棚内所种植的黄瓜、西红柿亩产量高达2.5万斤以上,辣椒亩产量也超过1.5万斤,有力保障了全县广大群众的‘菜篮子’。”
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丁青县农业产业园区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文旅资源。依托丁青县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壮美的自然风光,天津援藏队丁青县工作组将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原生态景观和现代化旅游模式相携手,助力园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3月,美丽乡村示范点夏拉村二期工程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投入资金1550.78万元,是天津援藏队“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示范村建设项目,也是丁青县第一次将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大胆尝试。目前,该项目已基本竣工。
第十批天津援藏干部、丁青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马博告诉记者:“项目投产经营后,园区预计增加农牧民固定及非固定就业岗位三十个,增加夏拉村及协麦村产业分红十万元,为丁青县农牧民增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园区服务市场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园区提升改造后,丁青县农业产业园区将新增可容纳60辆房车的高端房车露营基地、“水电氧暖网”五位一体的太空舱住宿、绿色无公害水果蔬菜采摘以及高端餐饮等服务功能。同时,以天津“赶大集”模式整合丁青县特色农文旅产品集中售卖,将有效带动全县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