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海河北岸最美“十里画廊”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新晋热门地标。秀美的河岸风光不仅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更点燃了画友的创作热情。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画友携画板而来,用画笔记录天津的城市气质与时代风华,让一条景观带成为流动的艺术长卷。
近期,从天石舫码头到解放桥的海河“十里画廊”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顶流”话题。“海河北岸,承包你的十里浪漫”冲上同城热搜;网友专门为其创作了“十里画廊啊水波轻荡,一城故事碧浪里藏……”的“主题歌”;短视频平台上,从骑行、步行到游船视角,网友纷纷晒出美景攻略,推荐“最佳取景位”。
“海河美景一直是咱们天津的骄傲,总能燃起我的创作热情。”近日,在意式风情区,画友时萌铺开画板,拿起画笔,专注地勾勒欧式风格建筑的轮廓。街区内,身着旗袍、中山装的年轻人正在拍摄写真,“剧本杀”爱好者则沉浸在民国主题剧情中。“在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群里,穿旗袍、蹬皮鞋的身影穿梭其间,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萌说。在他的画作中,中央以写实手法描摹拱廊、浮雕等实体景物,周围则穿插了民国街景的想象元素,现实与想象在画上交织,构成一幅故事感十足的天津画卷。
除了现场写生,还有一些画友将画作延伸为文创产品,让“天津之美”走进日常生活。画友周铁虎以马克笔涂鸦的绘画方式见长,他用简约的线条将海河上的桥绘制成“海河桥”打卡扇,借秋日之景将两岸风景定格为“落叶”主题纪念卡……“把无限风光装进小小卡片随身携带,让城市的记忆随处可见。”周铁虎告诉记者。画友王琳华用水彩晕染的“黄昏下的‘天津之眼’”被制作成冰箱贴、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在线下实体店铺十分畅销,成为游客热捧的“天津记忆”伴手礼。“‘天津之眼’的夜景固然壮观,但我更喜欢夕阳西下水天一色的宁静与浪漫。”王琳华说。
海河的风景不仅吸引了众多我市画友,北京、河北等地的创作者也都慕名而来。来自石家庄的茹义松是一位“90后”画友,他用钢笔淡彩为海河的桥“立传”,解放桥、北安桥、金汤桥……都成为他画中的“主角”。“海河的光影层次与形态各异的桥,总能为我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茹义松说,“我还喜欢到北疆博物馆去画画,那里充满了复古典雅的艺术氛围,工作人员还会贴心地帮我寻一处安静角落,既能静心创作,又不影响其他参观者。”
画友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只有3岁。大家用写实、水彩、漫画等多元化风格描绘海河风光,用艺术语言讲述天津的独特魅力。
如今,海河“十里画廊”已从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观线升级为天津文旅的“艺术打卡新地标”。画友的画板不仅是创作工具,更成为吸引游客驻足的“移动风景”。“看惯了相机拍摄的打卡照,画师眼里的海河风景别有一番韵味。”“跟着画笔游天津,艺术感满满。”游客表示。绘画与文旅的双向赋能,让这条“十里画廊”既有风光之韵,又具艺术之魂,持续刷新天津的城市文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