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海河”展览开展 珍贵史料首次亮相
全景式展现周恩来的天津情缘

发布时间:2025-10-15     文章来源:今晚报

展览现场

1959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天津市干部俱乐部与天津人艺演员合影留念

1916年《校风》刊载编写《一念差》剧本的相关报道

昨日,“情系海河——周恩来与天津”展览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红色文化长廊展区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

天津是周恩来总理的第二故乡。据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方面介绍,周恩来15岁到天津求学,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虽日理万机,却始终心系天津,他多次到天津指导工作,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并看望师长和同学。1976年,遵照周恩来遗愿,他的部分骨灰撒向海河,化作对天津人民永恒的守望。周恩来的一生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他的革命思想、精神风范和丰功伟绩已经成为天津红色文化发展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部分回望

周恩来“天津足迹”

本次展览分为“青春岁月”“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如您所愿”四个部分,通过珍贵史料、历史图片,回望周恩来在津沽大地留下的历史足迹,全景式展现他与天津的情缘。这些历史图片所蕴含的故事,无不闪耀着令人敬仰的伟人精神。

在“青春岁月”部分,展出了一则1916年南开学校《校风》刊载的报道。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李勇向记者介绍,学生时代的周恩来参演新剧,号召民众破除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开拓社会新风尚,倡导新文化。1916年,周恩来等人到高庄李氏小学(今天津市津南区高庄子联合小学)编写《一念差》剧本。而此次展出的这篇报道图片为首次亮相。

展览现场,有参观者围着一张周恩来总理站在汽车顶上为工人讲话的图片,希望了解这张图片背后的故事。李勇向大家介绍:“周总理曾三次前往天津第二炼钢厂视察。这张照片是1959年5月29日,工人们得知总理到工厂视察的消息,纷纷赶来,想一睹总理的风采。为了满足工人们的心愿,已是花甲之年的周总理不顾危险,站到汽车顶上对大家讲话。他还说:‘你们实现了高产优质以后,我还会来看你们!’整个院子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们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周总理对天津炼钢工人殷切的期望,所以甄选了这张珍贵的图片展出。”

今昔图片对比

呈现“如您所愿”

在“建设时期”部分,还展出了周恩来对天津文化、教育的热切关注。据介绍,周恩来曾三次视察南开大学,两次视察天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也是在周恩来关怀下成立的。“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以一个天津市民的名义,向你们大家致敬问好。”这是周恩来1957年在天津大学演讲时的深情表达。

天津素有“曲艺之乡”美誉。此次展览以图片的形式展出了周恩来、邓颖超使用过的天津市歌舞团演出的歌舞节目单,他们观看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石义砍柴》的照片,以及接见天津文艺界人士的图片。展览展出的一幅1978年出版的《杨柳春风》年画,包含着周总理提倡和鼓励传承杨柳青年画的故事:1960年正月初四,周恩来、邓颖超视察杨柳青画店,高度评价杨柳青年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贡献。后周恩来托人给画店寄来紧缺的颜料,鼓励大家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在“如您所愿”部分,展览以众多反映天津新时代风貌的图片,与“建设时期”的历史图片加以今昔对比:1952年10月17日,周恩来总理为塘沽新港第一期建设完工开港题词,如今的天津港已成为国内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跻身全球十大港口之一;1963年海河流域水灾后,周恩来到天津亲自部署根治海河具体步骤,并题写“驯服海河,为民造福”,如今的海河已安澜如常,灯光璀璨,迎接国内外的万千游客……新征程上,天津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5月10日。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