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津门法鼓邂逅美妙合唱
青春力量让非遗焕发光彩

发布时间:2025-08-29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当古老鼓点“敲”进现代节拍,当《诗经》吟唱邂逅百年法鼓,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已然焕发光彩。近日,在河西区文化馆黑匣子剧场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与浅语室内合唱团携手呈现“津城和声计划”音乐会,传承了200余年的传统技艺首次以剧场音乐的形式亮相。该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漾和海河中学学生于子轶等青少年手持法鼓表演乐器,与合唱团共同演绎《诗经·小雅·鹿鸣》,一位观众感叹道:“没想到,法鼓与合唱可以结合得这么美。”

在改编后的作品中,法鼓节奏时而庄重如古礼,时而轻灵如流水,既延续原曲淳朴古意,又凭借鼓点的层次变化更显恢弘磅礴。“这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青年指挥郑童心说。演出中,当合唱团唱至“呦呦鹿鸣”一句,鼓声渐弱,仿若空谷回音——这一即兴互动,成为全场动人瞬间。

如今,法鼓谱面上增添了由孩子们创编的节奏记号。孩子们手掌上发亮的茧和褪色的鼓面,无声地诉说着他们对文化传承的执着。文化馆负责人刘晓柯表示,该馆将继续拓展非遗的多元表现形态,推动传统艺术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杨家庄永音法鼓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杨家庄永音法鼓第八代传承人,‌“90后”吴漾肩负着将这门非遗技艺延续下去的重任。“这是一门需要高度专注与协作的艺术。”吴漾说,“演奏者必须严格遵循鼓点指挥,打错一个鼓点,观众都能听得出来。”在传承中,他始终注重保持法鼓艺术的本真面貌。通过对传统乐谱进行系统整理,这一技艺在传承中所面临的识谱难题也逐步得以化解。

近年来,吴漾积极推动“法鼓进校园”活动,将这门古老艺术带给更多孩子。“作为一名刚刚踏上传承之路的年轻人,我最大的愿望是让永音法鼓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他表示,“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项非遗技艺保持活力。”

这场跨越时光的对话证明,传统技艺可以与时代共振,在年轻人的指尖获得新的生命力。这场音乐会背后,是长达数月的精心筹备与反复锤炼。“法鼓不仅是音乐,更是一种情感的承载。”吴漾说。历经几代传承人的坚守,永音法鼓正通过剧场演绎、校园传播等多元方式,一步步融入现代生活的节奏之中。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