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琴大师殷承宗奏响气势恢宏的《黄河》,到亚当·费舍尔率领的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从五大道的“钟楼雅颂·爵士音乐会”到意风区的歌剧《茶花女》……
“中银之声”2025天津音乐节,在72天的时间中上演“音乐72变”。音乐节不仅集结国内外音乐顶尖音乐团体和名家,也不断突破疆域,创新打造关于音乐节的诸多可能,从春到夏,数十场经典音乐活动带领市民走进音乐世界,解读一座“爱乐之城”的音乐密码。
他们与天津 一场关于音乐的双向奔赴
本届音乐节,津城观众聆听了世界知名乐团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的演绎,德国慕尼黑童声合唱团的天籁之音。除了这些世界顶级团体,也有更多大师名家带着与天津的深厚情感登台献艺,讲述着自己和天津的故事。
本届天津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上,84岁的钢琴家殷承宗为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演55周年做经典再现,演绎中国气韵,彰显中国精神。殷承宗透露,自己初中就曾在天津读书,此次在天津音乐学院故地重游,情感依旧。
“炎黄风情——鲍元恺24首民歌主题管弦乐专场音乐会”别具意义,这部由鲍元恺在天津构思和创作,在1991年由天津交响乐团在天津音乐厅首演的作品,在诞生35周年之际再次回到天津音乐厅演出。81岁的音乐家鲍元恺骄傲地说,在天津创作的这部组曲,已成为中国音乐中演出率最高的作品之一。
在“永远的小白杨”阎维文师生民族声乐音乐会上,阎维文表示:“每次来天津都能感受到天津观众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渴望。”
在“天华传音——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音乐会”上,享誉世界的天津籍二胡演奏家宋飞表示:“每次回家,都想为家乡观众多演奏一些作品。天津音乐节的举办意义非凡,在我看来,它不是一个地域性的音乐节,而是一个开放且面向全国的重要音乐舞台。”
此外,“在希望的田野上”——纪念施光南诞辰85周年音乐会、天津交响乐团建团40周年纪念音乐会、“天津茱莉亚·城市之声”公共教育专场音乐会、河海之韵——2025天津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等音乐演出也陆续绽放,营造着天津音乐氛围,打造着津派文化的音乐之魂。
百人,还是百人
彰显天津音乐实力
2025天津音乐节国际视野,也精彩呈现着本土音乐力量。很多观众都对本届音乐节呈现的“百人”关键词印象深刻:在“天华传音——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音乐会”上,演奏家宋飞与天津音乐学院全体二胡师生齐奏《光明行》。超百人的弓弦翻飞间,宏大的场景令人震撼,引发全场掌声雷动。宋飞表示,这一幕展现着二胡演奏者的传承与发展,呈现民族音乐未来的希望。
在“百人百筝大型沉浸式音乐会”上,来自天津筝会百余名会员共同演绎了一场震撼心灵的古筝盛宴,天津文化中心的亲水平台聚集的观众,成为这一音乐盛况的见证者。
7月11日晚,津派管弦乐作品《河海之韵》于2025天津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奏响。由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和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组成的天津百人联合乐团,上演了一台中西合璧、大气磅礴的交响盛宴。对于这一独创的百人联合乐团,著名指挥家李飚表示:“120人组成的交响乐团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全世界也罕见,我们希望展示天津音乐家之间的团结、友好,创造出更美好和谐的声音!”
沉浸式 群众性
天津式演绎圈粉市民游客
将天津的独特建筑作为演出场景,打通天津历史和文艺的“文化经络”,也成为本届天津音乐节特色之一。
5月初,音乐节首场沉浸式演出——“钟楼雅颂·爵士音乐会”在天津五大道公园钟楼广场上演。在洋气的爵士乐中,“音乐地标、建筑之美、城市漫步”三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令观众流连忘返。而“邂逅·天津最美街角音乐季矩阵音乐会”也创新形式,串联起天津利顺德大饭店、维多利亚公园、泰安道最美街角与阿里巴巴(原英国领馆)四大地标场景。在移步换景间,市民游客感受音乐与城市景观的相互交融。
沉浸式歌剧现场《茶花女》在端午期间一经推出,就受到多方关注。这一创新文旅演艺场景利用了意风区的历史建筑,当经典的《饮酒歌》回旋在意风区马可波罗广场,台上台下上演着音乐和文化的奇妙交融。让“为了一首歌,奔赴一座城”成为可能。
2025天津音乐节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主办,天津音乐学院、天津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音乐节将继续朝着打造“全国影响、天津特色、业界认可、群众喜爱”的音乐盛会的目标前行,让高雅艺术走出剧场,让民族音乐持续破圈,彰显天津的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并将继续开启美好的音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