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月的保护性修缮与功能升级,近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中的“民园1920街区”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改造后的街区串联起民园广场与五大道公园两大城市地标,为五大道这一百年历史街区注入全新活力。
五大道这条步行街的全面升级,不仅体现在道路铺装和绿化景观上,还在于配套设施的完善。道路变得更加宽敞,整个街区的整洁程度有了显著提升。翻新后的建筑既保留了传统的风貌,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给人一种大气而不失传统的感觉。许多店铺和古迹得以保留,让本地居民感到亲切,仿佛时间并未改变,同时又感受到了不少时尚气息。
来自山西的游客张莉莉和她的同学们一到湖南路就立刻被这里的氛围吸引,她们停下了脚步,决定在这里下车探索。张莉莉表示:“这里看起来很好玩,街区很有特色,感觉道路两侧的商业群都流动了起来,没有了局限。”当被问及接下来的行程安排时,她们表示一定要体验一下天津特有的盘头,然后计划去猫咖坐坐,至于其他的行程并没有具体安排,“天津这个地方太复杂了,”她们笑着说,“后面的行程就随缘吧。”
正如游客们所感受到的,“民园1920街区”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文化体验上下足了功夫。此次改造过程中,街区内建筑立面与围墙进行了全面修缮,铺装更新了路面及便道,打造了一批景观节点与夜景灯光系统,布设全新的智慧化马路家具,街区整体品质得以全面提升。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人群熙攘,热闹非凡。一家名叫泡泡与包包的敞开式门店门口排起了长龙,销售员告诉记者,这几天游客明显增多,尤其是在太阳落山后,来这里溜达的人就更多了,她还说:“来店里消费的年轻人居多,我们店目前处于试营业阶段,最受欢迎的还是各种饮品。”
改造工程着力破解历史街区的“围墙困局”,通过拆除围栏、破除封闭院落,将三处低效空间转化为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载体。大龙邮局前广场摒弃传统围合设计,打造欧式花园景观,形成可驻足休憩的社交空间;湖南路22号原市排管中心班组站点转型为“口袋公园”与特色商业区,院内百年老砖瓦与现代文创店铺相映成趣;原61中学教学楼主楼前广场破除围墙后,成为可举办市集、艺术展览的街区中心广场,同步对外开放的公厕解决好市民游客“方便”问题。
改造工程还同步优化了五大道游览动线,湖南路、洛阳道360米路段升级为步行街,形成串联全域的慢行系统。创新设计的“设施带”将监控、电箱等市政设备集约化布局,搭配庭院灯与花箱等,形成秩序感强烈的带状空间。4块镶嵌于道路中心的黄铜地雕,以图文形式讲述历史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修缮中发现的百年老砖、瓦片及井盖则被嵌入公共空间展示,让老物件焕发新生。
区别于常规市容整治,此次改造统一采用文物修缮标准的修复方式,对街区内文物建筑和风貌建筑实施修复。采用脱漆工艺去除外檐墙面数十年的涂料层,通过勾缝、涂刷憎水剂恢复清水砖墙原貌,让被岁月遮蔽的砖雕纹饰重见天日。针对河北路洛阳道口历史建筑震损坡屋顶,依据历史影像进行结构复原,再现百年前的精工细节。
在风貌提升的同时,此次改造也着力解决居民生活“痛点”。针对里巷小院实施“微更新”计划:更换防盗院门、修复老旧门窗、翻新楼道地坪,并对建筑外立面和围墙进行保护性粉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