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运河之畔的西青区杨柳青古镇完成焕新工程,全新亮相与游客见面。在这里,杨柳青特色文化、独特运河风貌与创意民俗表演在此碰撞,杨柳青文化通过二次活化,为游客们带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此次古镇焕新结合在地文化,深挖运河文化和年画,把杨柳青文化进行二次活化,在运河上,灯光点亮运河,打造年画氛围,让游客进入杨柳青古镇能够有更强的文化氛围感和包围感。”杨柳青项目负责人马文超说。
细节匹配原本风貌 修缮不留痕迹 修旧如旧
杨柳青古镇焕新完成后,千年运河水流淌过焕新的青石板路,青砖黛瓦的院落讲述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焕新工程以“最小干预,最大尊重”为原则,力求让每一处修缮细节都能匹配原本风貌。古镇采用传统“缠麻刮灰”工艺加固木构件,采用“谱子拍粉”工艺复刻历史彩绘,采用老窑复烧、古法染色、“磨砖对缝”工艺和3D扫描复原技术,确保新补部分与原有结构在色泽、质感上都浑然一体,完整保留“三步一匾额、五步一雕花”的院落格局,青砖黛瓦间重现“运河帆影、商贾如云”的历史场景,让修缮不留痕迹,做到“修旧如旧”。
二维年画转化为三维动态 重点打造“一河三街三巷”
修缮不是把古镇封存成博物馆,而是让文化活在当下。杨柳青古镇以“年画活化”为理念,重点打造“一河三街三巷”游玩区。往返长度860米的大运河杨柳青段和岸边景观结合打造成运河休闲漫游区。如意大街、猪市大街、青远路以及乔家疙瘩胡同、曹家胡同,仁义胡同,通过场景提升、灯光美化、艺术创新等方式,将二维年画转化为三维动态场景,共同打造沉浸式文化休闲体验区,让杨柳青文化从静态展陈升级为可触摸、可对话的活态遗产,开启从“文化遗产”到“生活美学”的跨越式蝶变。
科技赋能演出秀 观众亲历时空穿越
焕新后的杨柳青古镇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传统民俗数字化转化,日均100场演出给游客沉浸式游玩体验。科技赋能定点演出秀方面,水上民俗演艺秀“千里运河情”以寻年画画师故事为主线,将灯光喷泉、水上表演与特色场景融合。行浸式运河剧场“漕舸流韵”以复刻清代官舫为移动舞台,演员以漕运史诗为脉络,在虚实交织中重现“帆动五省,货通九州”的漕运盛景。一苇渡河、水上飞人、运畔筝音等特色演艺活动全天不间断上演,展现运河文化。
水岸联动实现特色巡游 沉浸式体验12项非遗互动
水岸联动实现特色巡游方面,古镇将运河南北文化精粹熔铸于6艘主题花船,推出花船表演。充满童趣的艺术作品和杨柳青年画抱鱼娃娃标志性IP玩偶巡游,打造充满童趣与治愈感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同时,传统民俗表演打造沉浸互动,传统曲艺演出相声、快板等,融合戏剧《游湖借伞》、年画主题演出、民俗杂耍《打花棍》等不同的演艺形式从多种维度深入传达文化故事,乾隆、刘墉、街边画师、扁担游商、大院丫鬟等NPC贯穿整个活动场域,引导游客沉浸体验。剪纸、年画、娃娃抱鲤版画手绘、泥人制作等12项非遗体验互动以深度的文化参与感,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亲切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此外,杨柳青古镇多道传统小吃藏着百年手艺密码,杨柳青茶汤还原清代御膳风味,杨柳青酥糖香甜可口,任记切糕凉果多彩美味,石府老味道的鲜味直抵舌尖……这里不仅是“中国年画之乡”,更是一座“舌尖上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