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在天津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小洋楼”一直是闪耀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和平区聚焦城市更新,深入挖掘历史风貌建筑的文化底蕴,将百年建筑的文化元素与商旅功能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成功激活了一批存量载体。润园、张园、张学良故居等历史建筑纷纷推出沉浸式演出,为游客开启了一扇了解历史建筑的全新窗口,掀起了一股文旅热潮。
坐落于大理道66号的润园,始建于1931年,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外观尽显独特。1951年,毛泽东同志来津视察时下榻于此,为纪念伟人,取其字“润之”中的“润”字,命名为“润园”。如今润园推出的《前进,沿着光辉的足迹!》沉浸式红色情景剧,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游客们在互动中穿梭于润园的各个空间,感受那段激昂的岁月。
春节期间,润园持续对外开放,每天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过30%,每天安排三场沉浸式演出 ,受到广泛好评。负责运营的天津市融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承刚介绍:“演出将整个润园变为情景剧的舞台,游客每走几步,就会看到情景演出,代入感很强。这部微话剧的角色中,不仅有各界群众代表,还有劳模代表,都是来自当年天津劳动一线的著名人物。游客观看后都感触颇深,并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演员都是我们融美文化的员工,演出很贴近群众,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教育和提升。”
张园曾是孙中山先生北上天津的下榻之处,也是溥仪在津居住的场所。这里的沉浸式演出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从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发表重要演讲,到溥仪在园内的生活点滴,演员们在园内的长廊、房间中穿梭表演,将游客带回到那个年代。此外,静园、少帅府、范竹斋旧宅等均推出了与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相适应的沉浸式演出。
这些沉浸式演出,打破了传统的参观模式,将历史建筑从静态的展示转变为动态的文化体验。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地游览,而是深度参与到历史故事中。在润园,一位游客兴奋地说:“以前来参观小洋楼,只是看看建筑外观和陈列物品,这次通过沉浸式演出,感觉自己真正走进了历史,跟着一起紧张一起兴奋,这种感觉让人难忘。”这些历史建筑里沉浸式演出的成功,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历史建筑“活”起来,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历史文化。
“小洋楼+沉浸式演绎”为津门文旅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进一步挖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推动更多历史建筑开展沉浸式演出,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增强了公众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城市的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