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主办,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天津主会场活动,昨天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举行。
活动现场发布了天津2023年度全市博物馆发展报告。截至2023年底,正式在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博物馆达80家,平均每百万人拥有5.9家博物馆。2023年全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507万人次,是2022年参观人数的4.3倍,其中免费参观人数为1117万人次。另外,天津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四家,分别是天津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另有国家二级博物馆四家,其他博物馆72家。另外,截至2023年底,全市博物馆藏品总量达78.3万件/套,其中文物藏品数66.8万件/套,珍贵文物(馆藏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共141855件/套,占藏品总量的18.2%。全年新增藏品2412件/套。
现场发布的京津冀博物馆重点展览活动,由天津市文物局联合北京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三地多家博物馆积极参与,分别选拔出了十个优秀展览参与活动。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与紫禁城——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汇集了凡尔赛宫与故宫博物院约150件文物,以器为引,讲述中法两国的外交、文化与艺术交流;天津博物馆推出的“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展览,探讨自然世界与中国人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之间的关系,讲述中国画的“寓意兴寄”和“天人合一”;河北博物院“香聚香识——古人的‘香’生活展”精选208套古代香具,以香为纽带,讲述中国人的信仰、礼仪、风俗,用气味唤醒与之相关的文化记忆。
活动发布了“天津市2024年度十佳博物馆优秀社教案例”。天津博物馆“板凳上的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小小讲解员沉浸式体验营”、平津战役纪念馆“平小津研学课堂”、天津自然博物馆“自然就懂了系列科普活动”等上榜。过去一年天津各大博物馆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持续开展具有资源特色的品牌教育活动。这些社教项目广泛涉及历史、音乐、美术、自然等多个方面,采用包括实景话剧、现场演奏、体验创作、3DVR在内,丰富多彩的创意形式,充分调动了社会和学校对于博物馆文化教育的兴趣,提升了关注度与参与度。
“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革命文物主题宣讲活动在现场进行了汇报展示。来自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和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优秀宣讲员分别展示宣讲了“一对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夫妻”和“三好锦旗美名扬”。同时还发布了文博场馆18个研学游精品项目。天津文博研究成果推介也是发布亮点。我市各大博物馆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等合作,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为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天津自然博物馆和南开大学博物馆作为代表,现场展示了两馆在各自领域深耕数十年获得的研究硕果。
作为本次天津主会场活动的重要内容,历时8个月的2023年度天津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在现场发布了获奖结果并为获奖者颁奖。同时现场宣布2024年天津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将于近期启动。
图为活动现场“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革命文物主题宣讲。
本报记者 张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