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孙志强摄
“你能带我去娘娘庙看看嘛!”舞台上,刘敏涛饰演的关二姐在听到“拴娃娃”这一天津民俗后,对李梓庭饰演的泥娃娃大哥说道。昨晚,由国家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的传奇大戏《俗世奇人》在天津大礼堂上演,由此开启该剧第二轮巡演的序幕。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沉浸在奇人奇事的“炮打灯酒馆”里,一览江湖的快意恩仇,以及沧海桑田般奇与善的绝伦变奏。
话剧《俗世奇人》根据冯骥才原著改编,黄维若编剧,钟海导演,刘忠魁总制作;刘敏涛领衔主演,徐松子特邀主演,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联合出演。该剧讲述了清末民初的老天津卫的奇人奇事。剧中,刷子李、泥人张、酒婆、死鸟、蔡二少爷等一众奇人聚集于炮打灯酒馆中,上演了一段精彩又富有人生哲理的话剧故事。《俗世奇人》全剧共15个角色,通过他们的精彩演绎,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当年老天津卫的市井酒馆里,品人间冷暖,看世间百态。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该剧核心角色,关二姐的饰演者刘敏涛演出精湛,尤其是“有了明天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人就得走下去呀!”这段精彩的9分半钟独白,更是博得满堂彩。刘敏涛字正腔圆的台词表演颇具感染力,就连剧场最后一排的观众也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该剧总制作人刘忠魁表示,这部戏由天津人艺演出班底保驾护航,演出阵容十分强大。同时,《俗世奇人》是天津的代表作,反映了天津的市井文化、天津民俗、码头文化、城乡文化等特点,体现了冯骥才这部经典作品的传承。“现在搬上舞台的这出戏,基本上用冯先生自己的话来讲,是他心目中的人物,是他心目中的形象。虽然题材不同了,但是精髓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台戏也完成了冯先生在小说中想表达的,写我们天津近百年来历史的事件,同时也折射出这些奇人。”导演钟海表示,“《俗世奇人》这部小说,恰恰是从俗世的角度、奇人的角度,来描绘了天津近百年的历史以及出现的不同的人物。我们希望全国观众可以通过这部戏认识天津、了解天津。”
在昨晚的演出现场,中央财经大学的大三学生吴思和父母专程从北京赶来看剧。她对记者说,他们一家三口都是话剧爱好者,“我妈是天津人,在北京看过之后觉得不过瘾,听说天津是今年巡演的首站,就一定要来‘二刷’!”吴思还坦言,《俗世奇人》在北京演出时也是好评如潮,她的很多同学都表示,这部剧代入感很强,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属于天津的色彩。一位来“三刷”的南京观众花蕾告诉记者:“我第一次是在北京看的,刘敏涛饰演的关二姐掀红盖头时的惊艳,以及那段独白的震撼,让我印象深刻。第二次是在南京看的,每一个人物身上的故事都洋溢着传奇与情义。这次来天津看感觉更好,酣畅淋漓,太过瘾了!”
据悉,作为第二轮巡演首站,《俗世奇人》于3月1日、2日在天津演出后,将前往辽阳、潍坊、烟台、济宁、常州、赣州,并于3月29日、30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