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
“宁和稻香”农场副总经理李宁创作出世界最大3D稻田画
他用稻田画绘就丰收景

发布时间:2024-01-01     文章来源:今晚报

图为2023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宁河主会场稻田画。本报记者 周伟摄    

  

李宁讲解稻田画的制作过程。        

  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劳动中创造美。以大地为纸、稻田为布、秧苗为笔,绘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这样的宁河“丰”景,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畅享斑斓的秋景,不辜负秋天的盛情,共同见证着乡村振兴中的美丽蝶变。

  在那希望的田野上,新农人们以勤劳的双手、绝妙的创意,用“稻田画”的形式表达着对丰收的祝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现代农业科技之美跃然于稻田之上。望着在乡野间欣然绽放的农田艺术秀,农场副总经理李宁讲述起了他和稻田画的故事。

  “稻田画”里的“宁河味”

  万亩金黄,十里飘香。

  “这是我们农场的其中一个观景台,这上面的视野特别棒。我平时就喜欢爬到这上面来拍拍视频,发到网上之后有不少外地网友都在问这么壮观的稻田画在哪儿。”说起自家设计的稻田画,李宁一脸自豪。

  稻田画中的这些水稻看起来似乎与普通的水稻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如果从上向下俯瞰,它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登上20多米高的观景台举目远眺,一幅“镶嵌”在大地上的彩色稻田画美不胜收,造型图案生动传神,与生态美景相得益彰。

  前不久,宁和稻香3D稻田画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仪式在宁河区七里海镇宁和稻香家庭农场举行。仪式中,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宣布了宁和稻香3D稻田画的认证结果。这块面积达50798.390平方米的3D稻田画成功拿下世界最大3D稻田画称号。现场,大家共同揭开荣誉牌匾并乘坐小火车游览稻田美景。

  作为2023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宁河区七里海镇的宁和稻香家庭农场在现场把百亩稻田与巨型水车融合,特别是精心打造的巨型稻田画,成了丰收节的一大亮点。

  事实上,在策划设计之初,为多样展现丰收节主题“庆丰收 促和美”,进一步宣传宁河特色,宁和稻香家庭农场2023年加大稻田画种植面积,选用彩色水稻“绘”就了极具“宁河味”的巨幅“稻田画”。

  这幅3D稻田画从2023年6月中旬开始种植,种植之初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色。随着水稻的成长成熟,稻田画的色彩也在不断变化,为游客们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全画共有红、黄、蓝、绿、白、紫6种颜色,通过卫星定位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种植。

  “空气很清新,还能闻到稻香,感觉特别好!”游客赵女士带着家人来这里游玩时发现,稻田画不仅可以俯瞰,还可以置身其中体验。长达600多米的栈道,还有800多米的火车轨道,游客们可以乘坐小火车,穿梭于稻花香中,近距离领略这独特丰收美景。

  “稻田画中包含了七里海的湿地、香蟹、麋鹿、稻穗、谷仓、东方白鹳等多种元素,组成了一幅七里海风光的稻田画。每天平均开着小火车30多趟,拉着不同的游客,来我们这里观赏美丽的稻田画,身为一个宁河人,我感觉特别自豪!”李宁告诉记者,这幅稻田画需要30多名员工干半个月才能完成。

  稻田画讲述着宁河的生态故事,也因为其新奇独特、互动感强的文化体验,吸引了更多游客驻足。

  稻田画如何“画”出来

  你知道稻田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画中不同颜色的作物是什么?位于宁河的世界最大3D稻田给了我们答案。

  其实早在1647年,当时在英格兰被偶然发现“麦田怪圈”,有人说是大自然的杰作,有人则说是外星人所为。与其“绘制”方法截然不同,作为近两年大火的农文旅项目,稻田画又称稻田彩绘,但它不是用颜料画出来的,而是选用不同品种水稻的天然色彩,采用国内顶尖的大型高精度3D透视技术设计种植而成的,进而呈现出壮观的视觉效果。

  想要制作一幅稻田画,首先要丈量土地,土地是画纸,确定了纸张大小,设计人员才能制定图案。稻田画的设计图纸发送到定位仪,技术人员根据图纸上的坐标,在每一个坐标点插上一根竹竿。竹竿插好后,用绳子将同一颜色的范围圈出,每个色块要用什么颜色的水稻,技术人员会参照图纸,留下一捆对应颜色的稻秧做标记。

  图案圈定后,就要开始插秧了。稻田画必须人工插秧,一亩地插秧人工费就要2000元,是机器插秧费用的几十倍,一幅中等规模的稻田画,总成本可达几十万元。

  从对目标地块进行数字测绘,用软件制作出种植网格施工图,通过施工图精准定位图案和线条走势,再进行人工插秧,直到最终成型,要颇费一番工夫。

  “前两年找定位时不熟练,担心会出错。如果水稻长起来后发现图案不对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拔掉错的稻子也没法补种。后来就越来越熟练了,稻田画的图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观。”李宁说,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彩稻”的颜色越来越多,能够绘制的图案也越来越复杂。

  “稻田画最佳观赏期刚好在丰收节前后,也就是9月中下旬。这些天,我们一边卖米,一边开始筹划2024年的稻田画要做点儿什么新内容。”李宁告诉记者,除了这幅最大的稻田画,农场还另打造了其他不同主题的稻田画,来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

  晒丰收账单 绘幸福蓝图

  以稻为媒,推动着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图景在这里徐徐铺开。

  宁和稻香家庭农场已连续几年推出了稻田画农文旅项目。2023年的稻田画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了近5万名游客纷至沓来。

  别看现在这里好看好玩,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种植田。2021年初,周边居民打算发展农文旅项目。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作为利用农耕文化资源的典型项目,2022年,宁和稻香家庭农场围绕种好米、发展农文旅的思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结合种植特色、历史文化打造了稻田画、稻田火车、农家饭等农文旅项目,仅“十一”假期,就接待了15000多名游客,营业额就达到了200多万元,大米销售超过了10万公斤,螃蟹卖出6000公斤左右,受到一致好评。2023年农场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收入400万元。“因为游客对我们农场的反响特别好,我们实现了扩建,增加了项目,让农场更加丰富起来,同时从当地召集一批新员工,解决村民就业的问题。”李宁说。

  “以前我们姐妹们就在家里做做家务,现在有了这个家庭农场,姐妹们一起招待游客,既有地儿挣钱,也让更多人了解宁河,我们干劲儿都非常足,感觉生活特别幸福。”正如农场的工作人员所说,稻田画火了,七里海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挖掘文化资源内涵,以旅游化方式多维呈现文化符号,形成文旅融合新业态,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持续引人流、聚人气、促销费,推广镇域农文旅品牌,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民也实现了增收。七里海镇副镇长许学斌说:“我们将以3D稻田画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农文旅融合场景。发展水上旅游项目,提升兰台子、薄台子两个村的集市,带动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同时盘活兰台子现有的22所民房,打造精品民宿。将一日游转化为多日游,让游客在七里海玩得尽兴、住得开心。”

  在宁河,像宁和稻香家庭农场这样的农文旅好去处还有不少。宁河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开发建设了20余处文旅点位,形成了春季稻田花海、夏季水上娱乐、秋季林下休闲、冬季冰雪王国“四季游”文旅项目集群。

  “宁河拥有独一无二的七里海湿地,是‘北国江南、湿地水乡’,我们建设这个园区,就是想把它带给我们的绿水青山真正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未来,我们将依托世界最大3D稻田画称号,持续优化稻田画呈现效果,不断完善园区设施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变。”李宁告诉记者,农文旅发展是宁河重点打造的乡村产业,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个新农人,我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田间地头上,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金饭碗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