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大师班课堂上,著名歌剧理论家、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居其宏(上图)以《民族歌剧<白毛女>创演的前前后后》为题,结合自身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讲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史。他表示:“民族歌剧是我国歌剧艺术中的瑰宝,其中蕴藏着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居其宏分别就1945年版《白毛女》的创演情况、《白毛女》对民族歌剧的奠基意义和深远影响、建国初期的演出情况、复演情况以及在新世纪的复演过程进行生动讲解,并结合《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优秀歌剧的经典唱段,和学员们分享珍贵的视听资料。
谈到《白毛女》的重要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居其宏说,《白毛女》是在“延安秧歌剧运动”的高潮中经秧歌剧的实践积累孕育而来,体现出艺术实践者对民族歌剧的探索与理解,结束了中国歌剧的“童年时代”,在中国歌剧史上树立了一座光辉的艺术丰碑。“《白毛女》的音乐素材多来自民歌和戏曲音调,将我国民间音乐、特别是板腔体戏曲的创作原则和表演原则与西方歌剧先进经验进行有机结合,对此后的中国歌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红霞》《江姐》及新时期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洪湖赤卫队》等优秀剧目应运而生。”
居其宏认为,真正想创作出民族歌剧的精品力作,就必须紧跟时代、拥抱生活,认真总结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的历史经验,进而寻取继承和创新之道,在新时代歌剧舞台上和中国人民的歌剧生活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居其宏对天津音乐学院承担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给予充分赞赏和肯定,认为此举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的培养做了一件好事、实事。他勉励学员们珍惜宝贵的学习平台,以严谨谦虚的态度,为中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