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上,莆仙戏《踏伞行》的两名主演展示剧中桥段。
记者自昨天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展演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七届文华奖参评剧目第二阶段在津展演的三部剧目京剧《母亲》、花鼓戏《山那边人家》、莆仙戏《踏伞行》今晚起依次登场,为观众奉上经典国粹与地方戏曲剧种的连台好戏。
8月27日至29日,武汉京剧院演出的京剧《母亲》将在武清影剧院连演三场。该剧由剧作家赵瑞泰编剧,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刘子微领衔主演。剧中以“革命的母亲”、蔡和森之母葛健豪为主角,艺术地展现了她传奇的一生。为寻求光明,葛健豪迈着一双小脚从大山走向世界,年过半百考学、携子留洋、创办女校,培育了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等杰出子女。
在发布会现场,赵瑞泰介绍:“这部现代京剧首演于去年3月,演出前主创、主演团队曾多次专程赴湖南双峰县葛健豪老人的故居采风,深入体悟革命母亲葛健豪一双小脚行走天下的艰辛,感受蔡和森等革命先烈为家国、为人民的赤子情怀。剧中综合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丰富了京剧艺术的本体表达,使革命红色题材的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希望为京剧赢得更多的观众。”
8月28日、29日,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与益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联合打造的花鼓戏《山那边人家》将在天津大剧院上演。该剧根据作家周立波所著《山那边人家》短篇小说集改编,通过对“山那边人家”的立体呈现,将乡愁、乡韵、乡音、乡情娓娓道来。在这里,朴实、善良、鲜活的“山那边人家”成为艺术呈现的主角,那淳朴、真实的生活在作家的眼中美好而温暖,反哺、滋养着作家的心灵,化作生生不息的创作灵感,成为激发作家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演绎出一台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时代画卷。
这台满含湖湘特色的花鼓戏,由盛和煜、曾少祥担任编剧,何艺光担任导演。为遵循“以老带新”的传承规律,演员汇集老中青三代,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文华奖获得者周回生携手青年演员陈正春、张丹、郭振威及花鼓戏表演艺术家谢晓君、梅花奖获奖演员叶红、黄涓涓等同台献演。
8月28日、29日,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演出的莆仙戏《踏伞行》将在滨湖剧院上演。该剧由周长赋编剧、徐春兰导演,梅花奖获得者黄艳艳、吴清华主演。剧中讲述了同出官门的陈时中和王慧兰虽已定亲,但未谋面。突逢战乱,逃难中惊风乱雨,两人巧遇同伞前行,后互生爱意,匿名试探,谎言示爱,几经周折终得圆满。
“此次来津展演,是一个让更多观众认识莆仙戏的机会。”导演徐春兰表示。谈及莆仙戏的剧种特色,她说:“莆仙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是一代代艺术家积累下来的宝贵遗产。莆仙戏中的三缠珠、蹀步、摇步、抖肩、姜芽手等动作,能丰富地刻画人物心理。莆仙戏用独特的莆仙方言演唱,特别是文读和白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韵味。传统曲牌、表演科介等艺术特色,在《踏伞行》的创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实现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