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良飞叉 七代传承展非遗魅力
飞叉是从古战场上的钢叉兵器推演而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技艺娱乐的表演用具。第四代传人吴国良在继承传统飞叉招式的基础上,拓展了飞叉招式140余个,形成了飞叉完整的套路、招式体系,被后人称为“永良飞叉”。”王文壮表示,欢迎对永良飞...

2024-04-19

翔云舞龙 耍出传统舞龙的现代气韵
​日前,在全国舞龙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舞龙队伍齐聚一堂,共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翔云舞龙,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默契的团队协作,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

2024-04-16

李超:把双非遗技艺打造为“国潮”新锐
近年来,随着“国潮”元素的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李超,一位“80后”雕刻艺术家,津派玉石微雕技艺、金镶玉镶嵌技艺的双非遗传承人,他23岁开始接触雕刻,擅长各类材质的创作。...

2024-04-02

“草上作画”展现当地风土人情
芦苇被誉为“宁河三宝”之一,用芦苇创作的芦苇画,因其80%画面的颜色为芦苇自然色, 20%呈熨烫碳化色,被誉为“绿色艺术画”。从荷塘里摇曳的荷花荷叶,到芦苇丛中飞起的大雁,再到趣味横生的宁河稻田蟹,田宝军创作的芦苇画作品构图简洁...

2024-03-27

津沽手绘“贡尖”年画 数字赋能,让非遗焕发生机
年画历史悠久,相传清乾隆时期,天津地区民间年画画坊近百家,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通过运河路过天津,看到民间竟有如此内容丰富、色彩鲜活的艺术品,便将年画带回了宫中。我们致力于不断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汇点,让传统年画仍然能活...

2024-03-26

芦台烙画“意在笔先 落笔成形”
在专心创作的同时,胡建军积极参加非遗展示交流活动,还尝试进行网络直播, “这是个小众的艺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它,也希望有喜欢这项技艺、有素描基础的人来学习,让这项非遗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2024-03-20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