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被誉为“宁河三宝”之一,用芦苇创作的芦苇画,因其80%画面的颜色为芦苇自然色,20%呈熨烫碳化色,被誉为“绿色艺术画”。七里海芦苇画是宁河区区级非遗技艺,经过传承人田宝军20多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升,这项“草上作画”的非遗技艺得到很好的发展与传承。
从荷塘里摇曳的荷花荷叶,到芦苇丛中飞起的大雁,再到趣味横生的宁河稻田蟹,田宝军创作的芦苇画作品构图简洁却意蕴无穷,一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2022年12月8日,一场收藏证书颁发仪式在天津画院举行。现场,来自宁河区的非遗传承人田宝军创作的芦苇画作品《国色天香花开富贵》被天津画院收藏。原本被定义为工艺品的芦苇画,由此一跃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田宝军介绍,芦苇画也叫苇编画,最早起源于明朝初年,采用芦苇的秆茎制作些简单的图案,色彩单一,工艺粗糙。后来随着技艺的不断规范和创新,芦苇画创作技艺日渐成熟。田宝军说:“芦苇画的创作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的结晶。很多地方都有芦苇画,像河南淮阳、河北白洋淀等,虽然各有特色,但基本都是采用芦苇的叶、秆、花穗为原料,经剪、烫、贴、润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创作而成。”
“不是所有的芦苇都能制作‘苇画’,这需要我们手艺人炼就的火眼金睛。”田宝军说,适合做“苇画”的芦苇轻薄且韧性极好,易于裁剪、整理,适合熨烫染色。“熨烫烙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一幅芦苇画的好与坏,熨烫时间的长短、力度大小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剪毛的环节也非常重要,那些栩栩如生的小鸟,就是用剪刀一下一下剪出来的。这是创作芦苇画的基本功,也是最难的一项。此外,精致的芦苇画不仅包含了画的本身,更需要有巧妙的构图和原创的设计。”田宝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