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人说老字号
芦台佳酿的传承与焕新

发布时间:2024-09-06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芦台春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元年(1662),芦台人张德和在“千年雄镇古芦台”的北街蓟运河畔始创德和酒坊,用烧锅酿造德和老酒。凭借其独特的酿造技艺和卓越的酒质,德和酒坊逐渐在当地乃至更广泛的地区赢得了声誉,为芦台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芦台,德和酒坊被迫与日本人开的“朝日酱油公司”合并,生产场地及经营利润均被日本人霸占。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芦台春迎来了重获新生的时刻。张子琴先生(上世纪3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德和酒坊的经营者)的坚持让这份传承得以延续,为芦台春的复兴注入了新活力。新中国成立后,酒厂转为公有制,更名为芦台酒厂,在厂长王斌绩的带领下,恢复了白酒酿造,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1964年,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怀揣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率国内酿造业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了以科学总结茅台酒生产工艺为中心的茅台试点工作。1972年,周恒刚先生应芦台酒厂厂长潘兴云之邀来厂考察指导,并将从茅台窖底泥分离出的菌种带到芦台,创研出我国北方第一瓶优质酱香白酒,命名“芦台春酒”。芦台春酒一经上市立刻轰动中国酒界,被誉为“北方茅台”,打破了中国北方不产好酱酒的刻板定义,实现了周恒刚先生在北方生产优质酱酒的目标。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芦台春人不仅迅速重建了厂房,更在周恒刚先生的带领下,以宁河县酒厂为基地,实施中国酒界的“芦台试点”,完成了“泸型白酒窖泥微生物选育与防止老化”和“酱香型白酒香味成分研究”两大科研课题,分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这一时期芦台春的努力,推动了中国白酒高品质发展的进程,也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从1996年开始,芦台春经历了合资、分置、资产重组等一系列变革。2003年,芦台春加盟天津泰达集团,更名为天津泰达酒业有限公司,为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2008年,芦台春进行了“混改”融资,推动设施改造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加强品牌建设。2011年,芦台春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酱香型芦台春系列白酒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年,芦台春检测中心获国家级实验室认证;2013年,芦台春传统酿造技艺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编入地方史志及史料、教材。

  传承古法的芦台春主动拥抱现代科技。2010年,芦台春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国家级白酒实验室,成为国内第六家拥有国家级白酒实验室资质的白酒企业。2021年,芦台春深化校企合作,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以解析“北酱舒适酱酒特征风味形成机理及指纹图谱构建”为课题,对“北酱”特质展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科研人员对大曲生产和白酒发酵两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跟踪,分离了大量的微生物,得到了两株高产值的酵母菌,有效提升了白酒品质,果香和甜香也更加突出。在科技加持下,芦台春的高端酱酒、果味白酒、私人定制藏酒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应运而生。

  饱含岁月沉淀的芦台春,懂得“守”的定力与“变”的智慧。芦台春实施“多品牌塑造,多品牌运作”的品牌战略,以芦台春为品牌基础,构建起“北酱”与“衛”两个高端延伸品牌。线下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品牌曝光度,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酒类展会和活动,展示品牌形象与产品特色,提升知名度;线上利用新型社交媒体及电商进一步扩大品牌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

  在文化建设上,重点打造芦台春文化博览园。2023年,芦台春文化创意产业园景区被认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酒文化博物馆、传统酿酒工艺传承体验基地等开展地域历史文化感知、酒文化游览体验、多门类艺术交流等活动,展示宁河独特的地域文化,探索文商旅融合的新路径。通过与天津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国际校友会的校企合作,不断进行科技赋能和传统文化的向外传播;开展跨行业合作,与全球最大的车辆租赁公司赫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公众认可度。

  2024年,芦台春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激励,我们将继续秉承“酱一瓶好酒的信仰”,坚持传承古法酿酒技艺,同时不断探索科技赋能创新之路。另一方面,芦台春将以弘扬天津历史文化为己任,以重塑天津白酒形象为目标,努力打造代表天津的白酒品牌,朝着中国酱酒前十、北方酱酒第一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前行。

  (作者系天津芦台春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