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彩“十四五” 民心工程暖民心 口袋公园一园一策 边角地“变身”特色景观
转角遇到绿 留住城市记忆邻里温情

发布时间:2025-11-27     文章来源:今晚报

设计公园(资料图) 记者 周伟 摄

跤场口袋公园(资料图) 记者 孙立伟 摄

闸桥支路口袋公园(资料图) 记者 孙立伟 摄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天津成为触手可及的民生实景。“十四五”期间,本市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累计新建提升柳林公园、设计公园等13座城市公园和275个口袋公园,新增城市绿道超200公里,开放共享绿地资源176.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近56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05%、绿地率达35.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突破10平方米,“城在绿中 人在景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为城市绿化的“毛细血管”,口袋公园以小巧精致、就近便民的特点,成为惠民的重要载体。本市在口袋公园建设中采用“一园一策”的方式,结合不同区域的历史文脉、居民需求打造特色主题景观,让每个小公园都成为承载邻里温情的“公共客厅”。

结合传统文化 变身家门口的“过瘾”地

在红旗路与芥园西道交口的清水楼居民区里,有一个2025年新建成的跤场口袋公园,这个公园不仅是居民们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也是津派摔跤技艺的传承之地。公园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临近地铁6号线人民医院站的C出入口,公园的面积并不大,但这座以摔跤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承载着老天津人的传统民俗文化。

摔跤在天津又被称为“武相声”,这个口袋公园的设计深度融合这个文化元素,园内核心区域铺设了专业塑胶地面,周边是水泥砌出的看台,分出了摔跤区和观看区。除了核心跤场,公园还划分设置了休憩区和健身区。初冬的天气,虽然摔跤活动暂停了,但在天气好的日子,附近居民仍旧会到公园里转一转。“过去这里就是一片荒地,最有名的记号就是有3棵大树,爱好摔跤的人就把大树不远处的一个土坑填上,铺上布片在这里摔跤健身。人们聚在这里摔跤得有20多年了,哪儿的人都有。”住在清水楼的一位老人回忆。

虽然是摔跤爱好者的聚集地,但荒草一直无人打理。今年民心工程口袋公园建设,把这个边角地列入了其中。红桥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环境管理科副科长韩黎旭介绍:“口袋公园建设会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我们在前期调研的时候,居民们就提出了能否保留摔跤场的建议,后来还得知,中国式摔跤(津派)是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与街道多次沟通得知,摔跤这种民俗文化在这个地区很有渊源,于是就把这个口袋公园的主题定为跤场口袋公园。在建设中工作人员也与摔跤队进行了对接,询问他们需求,所以在摔跤场上铺设了塑胶,代替了原先的布片。”

口袋公园的建设与民俗文化结合,不仅让这片荒地有了变化,同时也弘扬了摔跤文化。自从这个口袋公园落成,不仅天津的摔跤爱好者聚集在这里学艺交流,北京与河北省的摔跤爱好者,也到这里来交流切磋技艺。

融入城市记忆 打造邻里空间

位于成都道与西安道交口的口袋公园,东起河北路,南达成都道,西至成山公馆,北接西安道。这个小巧而精致的公园面积不大,与天津小洋楼的建筑元素融合,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同时也吸引了路过的游客走进来休息。“以前的设施有些老化破损了,跟周围的环境也不协调。”住在附近小区的王大爷今年78岁,每天清晨都会来公园散步。走进这个口袋公园,通过铺设在地面上的砖石,可以分辨出公园的休闲活动区和植物观赏区。这个公园的中心位置种植了大规格八棱海棠,周边的居民们都叫这棵树为海棠王。提升改造后的公园,整体风格和使用的材料与成都道欧式风格一致,居民们都喜欢到这里坐一坐。“常在公园里遛弯儿,大家都成了熟人,每天都得出来见一面。”王大爷说,公园环境好了,成了邻居们最爱的地方。

在民园广场对面的足球主题口袋公园,紧邻百年历史的民园体育场,在建设风格上与老体育场一脉相承,以足球文化为核心,设置足球运动雕塑、欧式花池等景观,地面铺装融入足球场地线条元素,呼应了民园体育场的体育“基因”。带着这样城市记忆的口袋公园,让周边居民在休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独属于他们的怀旧情怀。

亲子互动的欢乐天地

北辰区新峰路的口袋公园,根据周边小区儿童较多的情况,以“童趣活力”为设计核心,采用明亮的黄蓝色调营造欢快氛围。结合狭长的地块特点,园区设了一条500米儿童跑道,并划分出立定跳远区、摇摇椅游乐区等专属空间,地面全部铺设防滑塑胶保障安全。园区植物选择规避飘絮、带刺品种,搭配低矮花灌木打造安全又美观的游玩环境,成为家长带娃的首选之地。“以前带孩子出去玩,要么得去几公里外的大公园,要么就是小区里简单的健身器材。现在下楼步行3分钟就到这儿了,设施安全又齐全,孩子能玩大半天。”阳光充足的中午,年轻妈妈推着婴儿一边介绍,一边看着孩子和小伙伴们玩耍。在口袋公园的建设中,根据周边小区情况,增加了儿童友好设计,多数配备了安全环保的塑胶地面、滑梯、秋千、攀爬架等游乐设施。

边角地“变身”小花园

红桥区罗浮路口袋公园,是利用铁路高架桥下的边角地块建设而成,设计团队根据桥下空间特性,选用适合的树种打造立体绿化景观,配套建设健身步道与休闲平台。“离家近,植物品种多,健身设施齐全。”退休老教师佟阿姨道出了这个口袋公园的优势。

公园绿地是美丽天津的重要载体,在本市建成开放的口袋公园中,每个公园都大规模使用了适合本土种植的植物,像国槐、白蜡、海棠、月季等。比如来福园和庆丰园的口袋公园,突出了月季主题,里面种植了大花月季与爬藤月季。西青区碧欣路口袋公园,在保留场地内原有大树外,还新栽乔木22株、灌木124株,补植地被植物3000余平方米。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园林绿化建设处处长曹勇表示,在5年的摸索中,不断提升选址布局的科学性,优先考虑老城区、老旧小区,重点围绕绿化活动场地服务覆盖不足区域,由社区群众提出建议、属地进行分析研判、市区统筹建设实施,挖掘居住区、中小学校、交通站点、菜市场等周边的边角地、闲置地,通过更新改造,打造成就近歇歇脚、遛遛弯儿、锻炼身体的“小花园”,既装点了城市的金角银边,又为群众日常出行增添一抹绿意。此外,口袋公园不但功能复合,更加注重涵养丰富主题,把群众意见、周边环境、人群结构、文化资源统筹考虑进来,力争每个公园都能发挥最大服务作用,周边老年人多,就会考虑无障碍通行和安全保护等设计;在学校周边,就增添秋千、滑梯等娱乐活动设施。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