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及其毗邻的土建馆正在紧张施工,一座新的博物馆即将于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盛大落成。冯骥才先生将把自己几十年的学术成果和大量藏品捐出来,放进这座博物馆。
为了这个多年来的博物馆梦想,从博物馆的主题设置、展陈计划乃至建设细节,冯骥才都亲自参与策划讨论,观众将在这个博物馆中见到关于中国年画的历史更迭,看到瑞安木活字和南通蓝印花布的珍贵资料,看到历代无名画工绘制的民间绘画精品和民俗文物,以及珍贵的古代雕塑、陶瓷等等。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尽管已经83岁高龄,但冯骥才的思维依旧超前,他不想建一座传统的博物馆,而是要“新”。这个新,不仅仅是要在老建筑里打造一座新的文化场景,更是要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呈现方式进行文化表达,实现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因为不同,所以,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