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非遗研培教学成果汇报暨京津冀非遗名家邀请展开幕
提升技艺 推动非遗传承创新

发布时间:2024-11-21     文章来源:今晚报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天津美术学院非遗研培教学成果汇报暨京津冀非遗名家邀请展,目前正在天津美术学院崇德美术馆展出。现场展出的泥塑、木版年画、剪纸等作品表现不同主题,展现了非遗传承人高超的技艺。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天津美术学院自2016年开展研培工作以来,总计14期培训班的教学成果。同时,邀请以京津冀地区为主的非遗名家参展,共展出作品300余件,近百人参展,涉及各级非遗项目30余项,涵盖泥塑、剪纸、年画等传统民间美术样式,以及传承与创新应用开发的新作品与产品,多维度呈现该学院长期以来探索研培路径的教学成果。

  现场,一组泥塑系列作品《十八罗汉造像》,姿态、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引人关注。这组作品由天津美术学院第十四期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班的十八名学员共同创作完成。“这件作品是研修班的十八位学员在去蓟州区实践教学活动中,大家共同创意、创作完成的,很好地展现出此次学习的成果。”该研培项目执行人、天津美院匡丽萍老师介绍。

  此外,展现津南区花会表演的两组泥塑作品,令观众倍感亲切。学员田树豹告诉记者:“我来自津南区。津南区的花会表演,包括葛沽宝辇会、高跷等都很有特色,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天美学习期间,我就在构思作品,希望在题材上实现突破。这两组作品的创作灵感就来自津南区的花会表演,希望通过泥塑作品让更多人看到津南区的特色。”

  学员李正奎创作的作品《憧憬》,泥塑人物栩栩如生。他说:“我是来自安徽的泥塑传承人。在天美的系统学习和实践,进一步夯实了我的泥塑技法,也拓宽了我的创作思路。在天津学习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泥塑传承人一起学习、交流、分享,让我了解到不同地区泥塑艺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也学到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泥塑作为非遗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泥塑艺术。”

  学员王广艳表示:“一个月的学习,紧张、忙碌又充实,每位学员都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踏踏实实地钻研学习,学习课程安排得科学合理,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操作,再到外出实践考察,环环紧扣。授课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创新的理念、高超的技艺、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艺。”

  展览现场还展出了往期学员的作品。其中,杨凯创作的一组系列作品《观无量寿经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该系列作品用非遗面塑技法展现了敦煌榆林窟第25窟南壁的壁画《观无量寿经变》,将传统壁画中的平面图像转化为立体、生动的场景,使观者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壁画中的故事和意境。此次展览将展至12月8日结束。

  图为展览现场。  本报记者 刘桂芳摄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