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热情不扫兴,你可以随时加入一个文艺活动,特别治愈”“海河边氛围太好了”等话题成为许多网络博主、旅游达人推荐天津的关键词。
华灯初上,夜幕下的海河边不仅商业业态丰富,更不乏许多中老年人自发形成的文艺团体,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围观者鼓掌、喝彩,时不时摇动荧光棒加入合唱,俨然一场露天派对。
记者沿津湾广场海河边一路向上游步行发现,傍晚五六点钟开始,遛弯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前行至进步桥附近,唱歌、跳舞、演奏等文艺形式开始丰富起来,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自发形成,有自带乐队每周固定时间在此表演的,也有路过即兴高歌一曲的。这些展露才艺的老人,艺术功力不输专业人员,在非洲鼓、电子琴、萨克斯、吉他等乐器的伴奏下,一曲曲流行歌曲配上曼妙松弛的舞步,银发老者的豁达自信迅速收获围观群众的掌声,纳凉的市民跟着摇着蒲扇、打着节拍,在熟悉的音乐声中唤起共同的回忆。
“我们有十来个人经常一起唱歌,都是六七十岁,每周三、周日晚上7点到9点半,一人唱两首,有《我爱你中国》《我为祖国献石油》《画我》等经典老歌,也唱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曲。”67岁的罗凯说,自己年轻时就喜欢唱歌,退休以后吃完晚饭,不用带孙辈,有了空闲的时间,他便出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我是‘人来疯’,不怕人多,这种面对面,能看到大伙儿反馈的感受和自己在家唱不一样,我平板电脑里至少有五十多首歌,电脑随身带着,歌词烂熟于心,随时能拿出来唱。”
在金汤桥下演奏萨克斯的62岁的杨晓军说:“我们演奏的曲目,大部分是流行歌曲、民歌,开着网络直播,线上线下大伙儿自娱自乐,心情愉快,和同龄人有共同话题,和年轻人也能多多交流。”
“天津出歌唱人才,文艺氛围浓厚,我也是喝着海河水长大的,骨子里就喜欢音乐。我和先生几乎每天晚上都来海河边散步锻炼,看着家乡的热闹氛围,很有幸福感和自豪感。”市民刘女士说。
夜幕下,海河游船在灯光交织的金汤桥下驶过,桥上的行人和船上的游人热络地挥手打招呼,岸边的歌者和舞者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对生活的热情。
组图 中老年人自发来到海河边,展示才艺,体验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肖怿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