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纪念骆玉笙大师110周年诞辰专场演出在中华剧院举行。
骆玉笙是京韵大鼓“骆派”艺术的创始人,生于1914年,初学京剧后改唱京韵大鼓,专攻鼓曲艺术。其1936年到天津演出,以甜美的嗓音、宽阔的音域、醇厚的韵味,唱响津门,被誉为“金嗓歌王”。其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俞伯牙摔琴》《红梅阁》《击鼓骂曹》《重整河山待后生》等。
今年是骆玉笙大师诞辰110周年,为了深入回顾和缅怀骆玉笙大师的艺术道路和人生轨迹,梳理和传承其在京韵大鼓艺术领域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交流和展示其为京韵大鼓和曲艺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教育和启迪当代天津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不辱时代使命,继承优良传统,更好地繁荣和发展新时代曲艺事业,天津市曲艺团特别策划推出此次纪念骆玉笙大师110周年诞辰专场演出。
演出中,骆玉笙大师的孙女骆巍巍及众多骆派京韵大鼓演员分别演绎了《丑末寅初》《祭晴雯》《红梅阁》《剑阁闻铃》《子期听琴》等骆派经典作品,展示骆派艺术魅力,传承大师的艺术情怀,令观众频频颔首称赞。从小在奶奶骆玉笙身边长大的骆巍巍,在现场回忆道:“在我记忆里,奶奶一直都很忙,她要演出、排练、教学,即便在家里,她也经常拉着四胡为新曲目设计唱腔。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京韵大鼓,奉献给了曲艺舞台,奉献给了她的观众。2024年是奶奶诞辰110周年,我最近常常想起她,想起和她在一起的那些年、那些事,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奶奶教给我的唱段。”
当晚,多位在艺术道路上曾得到过骆玉笙大师教诲和帮助的曲艺名家,也在专场演出中献上了京韵大鼓《愚公移山》、单弦《风雨归舟》、梅花大鼓《黛玉葬花》、京韵大鼓《草船借箭》的精彩表演,表达怀念之情。最后,整场演出在天津市曲艺团为纪念骆玉笙大师110周年诞辰特别制作的鼓曲联唱《鼓韵流芳》中落下帷幕。
图为骆玉笙的孙女骆巍巍现场演唱。 本报记者 周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