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博物馆馆藏历代花卉画作品里,有一幅白描水仙图让人印象深刻,那便是南宋画家赵孟坚的名作《水仙图》卷。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高洁脱尘、清秀俊逸,被誉为“凌波仙子”,历代文人雅士多喜以水仙为题赋诗作画。天津博物馆藏赵孟坚《水仙图》卷为纸本,纵25.6厘米,横675厘米。此卷曾经明代项希宪、杜琼收藏,后入藏清内府,《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皆有著录。新中国成立后,该卷入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现天津博物馆)。
赵孟坚(1199-约1267),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朝宗室,善画梅、竹、兰、石。赵孟坚尤善画白描水仙,用笔爽利流畅,风格淡雅。此画全卷以白描线勾为主,以细长流利而匀净劲秀的线描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将水仙幽静、婀娜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全部展开看,更让人叹为观止:一丛丛茂盛繁密的水仙全部白描下来,层次清晰,远近有宜,迂折穿回,枝叶披纷,远观是一团丛林,近看则情态各异,既盘根错节,又将枝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从中能够感受到画家一丝不苟、全身投入的创作态度,也反映出他超然脱俗的清高气节。
《水仙图》卷原无题款,仅在画尾上角钤一朱文方印“彝斋”。卷首赵孟坚自题书法水平不高,是后人作伪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纯题诗,但元代张楧、刘笏、张伯淳三人题跋乃是从《赵子固水仙图并题长卷》移录的。此卷“用笔尖细、流利,坡草尤极飘洒飞舞,从画笔以至纸质、墨气来看,确是宋人真迹无疑”。赵孟坚的传世作品不多,天津博物馆藏《水仙图》卷保存完好,是研究赵孟坚笔墨风格的重要资料。
图为《水仙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