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天津交响乐团战酷暑排演本月28日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首演的“交响诗篇《长城》——为合唱、独唱与交响乐队而作”。作为本台音乐会的指挥,天交团长、指挥家董俊杰表示,年度原创巨作《长城》是以交响诗篇的形式对长城精神的一次完美诠释,作为一部从天津诞生的音乐作品,期待它奏响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
交响诗篇《长城》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张千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著名词作家屈塬这对乐坛黄金搭档倾力创作。《长城》采用合唱、独唱、独奏与交响乐队的形式,由“东方大墙”(混声合唱)、“筑城”(混声合唱)、“望夫石”(女中音独唱)、“破阵子”(男声合唱与琵琶、中国大鼓)、“一根蚕丝有多长”(混声合唱)、“飞舞的大刀”(混声合唱)、“风云没有远去”(男高音独唱)、“长城万岁”(混声合唱)8个乐章组成。
谈及这部恢弘巨制,董俊杰如数家珍:“尤其是在作品第二乐章‘筑城’中,歌词‘历尽苦寒,穿越洪荒,远离家园,构筑梦乡,父兄们倒下,少年们跟上’,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回、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一代代中国人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了保家卫国的万里长城。第六乐章‘飞舞的大刀’中,‘飞舞的大刀,不松开紧握的手,起来,起来,起来,不低下高昂的头’,歌颂中国人民自此站了起来,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第八乐章‘长城万岁’中,‘一座座雄关,敞开蹈海的门户,一代代筑梦,架起飞天的桥梁。万岁!芸芸众生,巍巍大墙,父母之邦。万里长城万里长’,一句句歌词直抵人心。”从看到作品的那一刻起,董俊杰就被这作品的气魄和实力所折服,并深深爱上了这样一部厚重的作品。
交响诗篇《长城》在演员的选择上也颇为讲究。此次音乐会,天津交响乐团派出百人乐队担任演奏,特邀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声乐副教授、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声乐比赛并获奖的男高音歌唱家张喜秋,曾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比赛金钟奖的女中音歌唱家蔡静文,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理事、曾在海内外重大器乐演奏比赛屡获佳绩的琵琶演奏家张雅迪,三位重量级艺术家倾情加盟。另外,还邀请到北京音协合唱团、天津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天津交响乐团附属合唱团,组成二百人的超强阵容。
28日,交响诗篇《长城》将作为重点剧目亮相“中银之声”首届天津音乐节。8月,这部作品还将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并展开全国巡演。董俊杰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天津交响乐团作为中国职业交响乐团,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任。每当我指挥到那些动人的旋律和感人的瞬间,激动的泪水就在眼里打转,内心泛起无数波澜。希望《长城》的旋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回荡,让长城精神滋养和鼓舞一代一代中华儿女。期待《长城》成为一部在天津诞生的,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上图 董俊杰指挥乐队在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