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民族乐团在津联合演出
《大运河》谱写民族交响诗

发布时间:2023-06-15     文章来源:今晚报

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北京民族乐团、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河北民族乐团联合演出的民族交响诗《大运河》,昨晚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精彩呈现。本场演出也是“中银之声”首届天津音乐节重磅演出之一,大气磅礴、质朴深情的交响之声彰显出运河文化的丰厚与璀璨。

  随着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大运河的保护、利用、研究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2021年9月,由北京民族乐团创作的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在中山音乐堂进行了全球首演。整部作品由作曲家郑阳担任作曲,立足世界音乐视角,采用现代作曲手法进行创作,运用中国传统音乐语言阐释时代发展中的运河文化。该作品还由多位在大运河方面有着丰富研究成果的专家组成顾问团队,由青年学者万鸽担任撰稿。2022年,《大运河》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同时入围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2-2023年时代交响”民族管弦乐类扶持作品,并由此开启大运河沿线城市巡演。

  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共分为序曲和七个乐章,包括序曲《开河》、第一乐章《黄金水道》、第二乐章《漕运沧桑》、第三乐章《江河万古流》、第四乐章《舟楫通南北》、第五乐章《运河明珠》、第六乐章《醉千秋》、终曲《大河·天下》。此次演出由北京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张鸣执棒,全曲巧妙运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大众流行音乐、先锋实验音乐等音乐元素,为观众描绘出运河与家国命运、商贸民生、城市发展、水利交通、文化艺术的紧密关联,其中民族器乐、京昆戏曲唱腔、民族打击乐等完美融合,以精彩的民族艺术语言表现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参加演出的京津冀三家民族乐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以大运河历史发展、功能及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作蓝本,用民族音乐讲述运河故事是对大运河最好的宣传,也是展现运河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气韵最好的方式,同时可以体现中华文化精髓、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代表性民族音乐作品的有益尝试。此次,由京津冀三家民族乐团的演奏家同台奏响这部《大运河》,无疑会令更多人了解运河历史、关注运河文化,有助于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条生命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

  图为演出现场。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