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获悉,基于文物保护与地铁建设的双重要求,天津地铁集团将打造地铁4号线南段东南角站文物展厅,原址原位保护天津卫古城墙。城市地铁车站与城墙遗址的有机结合、古今辉映,将进一步展现城市历史文化,让古城墙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异彩。
据介绍,天津地铁4号线南段东南角站文物展厅在既有4号线东南角地铁站的基础上进行接建,位于东马路之下,东南角车站的北端,利用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预留的走廊实现展厅与车站站厅的贯通。
“在地铁建设中进行地下城墙遗址原址原位的保护与展示,在全国尚属首例,这既要满足地下文物保护需要,又要保证民生工程建设。”天津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等困难,在整体理念上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结合天津的地质环境,在有限狭小的空间内实现遗址的原址原位保护,并在此前提下进行展厅及地铁车站四周围护结构的施工。
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7月,因工程建设需要,市文物局组织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地铁4号线东南角车站建设项目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古代砖墙基础遗迹及明清时期较为丰富的遗物。根据考古勘探与文献记载,推定该区域和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有密切关系。随后的4年间,该中心共发掘清理出明清至民国时期城墙基础、道路、灰沟、铁轨等多处遗迹,出土元、明、清至民国时期文物和标本2000余件,取得重要考古收获。其中包括:发现明代天津卫故城东城墙及其相关遗存;在明代墙体及相关遗迹之上,依次揭露出清代墙体包砖、清末民国时期东马路遗迹、地下排水系统等遗迹;在明代早期地层堆积之内,出土数量较多的典型元代钧窑系、龙泉窑系等生活器皿残片和建筑构件等遗物,透露出在天津卫故城址所在的小直沽区域存在着元代甚至更早时期堆积的可能,为今后考古探寻天津早期城市起源提供了重要参照和线索。
天津市文物局于2018年先后组织召开三次专家现场咨询论证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发现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城市考古的最重要发现。本次发掘找到了天津明清城市的基点,为天津卫城的始建提供了考古实证。天津城市从金、元时起,因大运河而兴,天津卫故城遗址是天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性遗址。考古发现的城墙基础及典型地层堆积是天津城市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应实施原址原状保护和有效展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