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的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里,不时传出笑声、掌声、喝彩声。在元宵佳节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携其弟子们,为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的非遗戏法演出。现场,来自苏格兰的观众保罗兴奋地对记者说:“第一次来中国,就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中国文化太有魅力了!”
昨天的演出,是非遗戏法传承体验基地落户广东会馆之后的首场,由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联合天津广播电台《话说天津卫》栏目、天津市杂技家协会、和平文化宫(和平区非遗保护中心)、肖桂森戏法工作室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在广东会馆传统的伸出式舞台上,肖桂森和他的弟子们为大家带来戏法《金玉满堂》《罗圈献彩》《蟠桃献彩》《八大吉祥》,魔术《幻象》《剪绸还原》等精彩的表演,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叫好连连。
在魔术幻象节目表演中,传承人王艺达邀请现场观众、来自苏格兰的保罗“助演”。眼见着自己手中拿着的一卷纸,在王艺达随意比划几下后变成了彩带,保罗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演出结束后保罗告诉记者,他一直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这次是和太太特意选择中国的春节期间来中国,有幸在元宵节这天,在广东会馆这样非常有特色的建筑里,看到一场中国特色的魔术表演,他特别激动,“中国的魔术和西方的魔术不一样,更加有趣,也更巧妙,这里的节日氛围特别棒,感觉中国文化太有魅力了!”
观众许瑞民对记者说:“在广东会馆设立戏法传承体验基地,特别好!我今年70多了,还是第一次来广东会馆。戏法是我童年时的记忆,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过了,能在广东会馆看到这么精彩的戏法演出,今年的元宵节过得特别有意义!”
观众李航带着4岁的儿子来看演出,他告诉记者:“演出的氛围特别好,看的过程中孩子一直在拍手。这种中国古典传统戏法,魔幻的技法结合诙谐的表演,让孩子们很快能融入其中,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觉得设立这样的传承体验基地,非常有必要。”
广东会馆负责人表示,天津戏剧博物馆一直在积极探索多维度、多途径保护传承之路,2023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名单,“今天是戏法传承体验基地设立后的首场演出,我们特别选在了元宵节,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精心准备了节目和非遗项目互动体验,提升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感受。后续除了演出,我们还要开展研学、古彩戏法的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传承中积极创新,真正发挥好广东会馆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体验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