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至15日,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行(2025天津站)——“文化中国”两创大赛集体调研活动顺利举办。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25所高校的246名研究生齐聚天津,通过实地考察、文旅宣讲、专家指导和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化对本届大赛的赛题理解,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强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赛事之一,旨在激励研究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第二届“文化中国”两创大赛除常规课题外,新增天津地方定制赛道——“河海津韵:天津城市文脉的创新表达”。参与师生沉浸式走访调研,行走津门故里,品味津门文化,为参赛选手增添创新活力。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承办,秘书处设立在山东大学。
在天津师范大学的精心组织下,参赛师生全方位感受天津独特的城市魅力与文化底蕴。畅游国家海洋博物馆、登上大沽口炮台遗址、漫步古文化街、参访天津港智慧码头、乘船游览海河……从历史遗迹到现代地标,从非遗民俗到科技前沿,每一处足迹都是一次文化的浸润,每一段见闻都激发着深层次的思考。
复旦大学周媛秋讲出了同学们的心声:“此次天津研学犹如一堂行走于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沉浸式课程。我们既用脚步丈量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经纬,也用心触摸了‘她’深厚而灵动的脉搏。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天津的独特气质。”
“在交流碰撞中更能激发灵感。”中国美术学院李连韵谈道,“与天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等师生的交流,为我提供了跨学科思考的珍贵机会。这种视野的碰撞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坚信艺术研究应打破学科界限,与更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对话。”
调研活动后,参赛选手将结合本次研学深入研究并于10月提交参赛作品。天津定制赛道鼓励选手提交散文、诗歌、剧本等文学作品,欢迎以绘画、摄影、舞蹈音乐、建筑模型设计等艺术及设计形式完成创作;在内容上,鼓励从天津的河海景观、历史建筑、民俗风情、历史事件等文化遗产中,挖掘“河海津韵”的丰富内涵,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城市文化的表达空间;在呈现形式上,鼓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AR、大数据可视化等,将“河海津韵”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推动天津特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