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纪录片《绿满津城》第二季于今日18:20在天津卫视播出第15集《旧物志雕塑园》。
在天津华苑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楼林立间潜藏着一座小公园,19件由工业废料锻造而成的金属雕塑沿街矗立。它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旧物志雕塑园。这里是一座用钢铁铸就的露天美术馆,也是保留城市工业记忆的艺术街区。
这座公园的“靓”,首先在于它用艺术唤醒废弃物的生命。这些雕塑的材质并非取自全新钢坯,而是来自于区内企业捐赠,可能是某个锅炉的残片、某条生产线上的齿轮、某台机床的基座……工业零件在艺术创作者手中重获新生。一件被锻造成山峦与城市交织的《亦山·亦城》,另一件被组装成充满童趣的《乐园》;有的化身仿古青铜器,有的叠成六米高的图腾柱。这种“变废为美”的创作,不仅是对材料的再利用,更是对艺术的新探索。
它还“靓”在记忆的存续与共享。走进公园,如同打开一部关于天津工业发展的立体史书,述说着天津工业走过的各个阶段。从海河码头的蒸汽机鸣响,到承载新中国工业荣光,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产业转型,以及高新区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在公园中得到印证。雕塑表面或许有斑驳痕迹,却在述说真实的历史进程。这种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公共艺术的方式,让城市记忆不再封存于档案或厂房,而是走入市民日常,成为可触摸、可共鸣的风景。
它更“靓”在理念的前瞻与包容。旧物志雕塑园的出现,在华北地区开创先河。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种观念表达。发展不一定要推倒重来,循环利用也能创造新的风景。利用工业遗存进行再创造,为城市添魅力,也为发展添动力。类似实践,在天津比比皆是,曾经的纺织厂变身时尚地标、海河畔的旧厂房重生为艺术中心,越来越多的工业遗迹正在以全新面貌融入当代生活,旧日荣光不断转变为今日精彩。
而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座公园既致敬过去,更见证未来。公园所在的华苑产业园本身,就是天津制造业迭代升级的生动缩影。从九十年代的软件产业集聚区,到如今“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的组成部分,从传统的制造业基地到产城融合的创新高地,这片土地见证着城市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的历程。
2025年,旧物志雕塑园走入第十个年头,依然静立于城市一隅,不喧哗,不张扬。但它以一种坚韧而温柔的方式告诉我们,让工业遗产发出光,让钢铁岁月有诗行,城市更加动人,共同的记忆也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