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海运交汇 绵延千秋”——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天津主题活动在天津图书馆举行。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主办,以多彩的形式带着读者重走运河之路,探寻千年文脉,感悟河风海韵中深藏的天津运河文化风情。
清朝康熙帝南巡驻跸天津时一首《天津》不仅勾勒出津沽大地曾经的漕运繁华盛景,更是道出大运河天津段河海共生的别样风情。天津段大运河开凿于元代,元代庞大的漕运促进了直沽,也就是今天天津的繁荣发展。在天津,大运河穿流而过,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
在昨天的现场活动中,由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馆员陈克主讲《海运交融与运河文化》,生动地讲述了大运河的运载功能,解析了自元代起大运河天津段的海运、通航功能、漕运管理等,从天津运河粮仓、海船与河船、拨运与拨船、运河与妈祖文化等方面,为读者分享了大运河天津段的历史文脉知识,全面展现了大运河文化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
而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勾超带来的讲座《大运河饮食文化》,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大运河的发展是如何对饮食这一日常生活的基本存在产生的影响。围绕南北贯通运河两岸那些熠熠生辉的非凡技艺,讲述了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因大运河带来的南北融合产生了新的形态,产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新的习惯。
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延展,漫游拍摄活动也在日前举行。作为运河使者,陈克与读者一同前往,分享了杨柳青古镇多种多样的运河文化遗存和民俗风情;在桃花堤畅想春日天津的美景;之后从天子津渡、三岔口的历史中纵览天津;走入天津古文化街,感味天津老字号的魅力密码;而后在拜访李叔同故居、梁启超故居、曹禺故居的过程中,体验津沽文脉的近现代发展。在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漫游中,以“马车+漫游车”组合的形态,为大家呈现了天津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城市的独特韵味。
另外,“大运河文化阅读行”线上挑战赛,自杭州站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诗词诵读、方言朗读、古风展示……运河沿岸南来北往的读者纷纷通过手机录制短视频,共同为运河发声。此次天津主题活动线上挑战赛则围绕“我用方言读诗”,读者通过线下打卡和视频上传参与展示和评选,也从一个侧面宣传和展示了运河沿途津城之美。
上图 嘉宾陈克主讲《海运交融与运河文化》。本报记者 曹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