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游人选择到天津旅游,天津博物馆连日来迎客流量高峰,观展流量剧增,大家到博物馆“充电”放松,享受文博盛宴,赏国宝、看历史、观非遗,探索津沽大地的独特魅力,令博物馆里的端午假期文化气息十足。
天博相关负责人表示,连日的高温天气难阻广大观众出行热情,“清凉宜人”的博物馆成为大家的假日好去处,端午假期期间,每天上午刚开馆不久,馆内便已是游人如织,门口也已排起长队,由此可见大家对文博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在“耀世奇珍”展厅内,西周太保鼎、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和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这三大天博镇馆之宝持续吸引游客关注。瓷器展厅中的“清光绪粉彩荷花吸杯”,也成为网红文物,被频频晒图。传统文化和古老文物越来越“活”,为一件文物、一个展览而奔赴一座城,已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场景。不少游客来到天博收获了一次文博游,更深度体会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津城之旅”。
除了打卡一件件天博馆藏宝贝,大家还收获了专业的文博知识讲解。策展人宋杨带观众们走进“沽上风物”展厅,讲一幅幅年画里的故事,带大家看一套套泥塑里的人物,了解天津故事、民俗风情。身着“天博蓝”的讲解志愿者们,穿梭在展厅之间,用热情把观众和文物连接起来,引领大家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璀璨文明。
有“博”有“物”,有“趣”有“识”的社教活动,更让观众在博物馆尽情体验,收获满满。该馆推出的“青年周末学堂——掐丝珐琅”活动,让大家感受古老艺术的现代传承。掐丝珐琅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延伸,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点蓝技术,在平板媒介上用金属丝掐出各种图形,用釉料(釉砂)等原料点蓝着色。参与其中的观众们纷纷表示,掐丝珐琅画真好看,欣赏和收藏价值都很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端午假期里,“文物追踪记”活动在小观众们的期待与好奇中再次开启,社教老师和新蕾出版社资深编辑一起带领孩子们沉浸式触摸文博“案情”背景,化身“小侦探”,带着问题寻找答案。通过游戏和学习,孩子们对文博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心地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趣,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更开阔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