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媒体聚焦

这次戏曲“破圈”缘何能吸引刘德华
来源:今晚报
发布时间:2025-10-19 10:25

“网红”机器狗成为小妖怪、无人机呈现孙悟空化作小蜜蜂、裸眼3D“白骨舞”、变形金刚版的四大金刚、借鉴川剧变脸以及魔术创新的妖精“变脸变装”……昨晚中华剧院的演出,掌声叫好声、欢笑声、惊叹声不断响起。浙江金华的中月婺剧团带来的新概念《三打白骨精》,以融合高科技手段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全新先锋形态,给天津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震撼。

今年年初,中月婺剧团曾因舞台上用机器狗扮演哮天犬“偶发舞台事故”而走红,同时也引发现象级热议,这个原以农村基层市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间剧团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在褒贬不一的声音中,剧团收到刘德华的合作邀约,不久前又赴巴西演出……这次在天津首演,记者专访了浙江中月婺剧团董事长胡乒乒,听他讲述剧团如何能“出圈”“出海”。

仔细打磨的天津首演

“在天津,演出这一关算是过了。”随着台上演员们开始“花式”谢幕,台下观众掌声不断,胡乒乒总算松了一口气。

整场演出,胡乒乒既要“盯紧”台上的表演,又要关注观众的现场反应。“这一版的《三打白骨精》是2024年推出的,融合了多项技术创新。”胡乒乒告诉记者,这次剧团在京津冀演出,天津是首站,“天津是‘戏曲之乡’,我们全体演职人员都很紧张也非常慎重。”团队专门调整剧目内容,向天津观众展现融合的创新技术之外,主演的540°僵尸绝活,就是为天津场特意恢复的,“认真打磨细节以应对高标准检验。”

他也稍有遗憾,因为舞台设置的不同,取消了戏中角色悟空、八戒在观众席与大家的互动,以及被悟空消灭的妖怪们能“当场消失”的“机关”。

昨晚的演出,观众在为演员原汁原味的唱腔与传统戏曲技巧、绝活展示鼓掌叫好的同时,也为机器狗妖怪、无人机“扮演”孙悟空化作的小蜜蜂、裸眼3D“白骨舞”、变形金刚版的四大金刚、借鉴川剧变脸以及魔术创新的妖精“变脸变装”等融合“技艺”大声喝彩。

“我觉得很新奇。”青年观众颜先生第一次看婺剧,也是第一次看到机器狗、无人机这些科技元素出现在戏曲演出中。他表示,此前也关注到中月剧团在网上引发的热议,作为支持者他认为“都可以尝试”。“好看”“我看得懂”,很多小观众也完全沉浸在剧情中。

“票卖得不错。”前期的反馈已让胡乒乒感到“有底”,他觉得这一波“引流”成功了。

外行“破圈”走红

让机器狗上台的想法源自春晚舞台的机器人物,胡乒乒的想法很简单,加入这些高科技、流行的元素,能吸引更多观众来看戏。但他提出这个创意时,全剧团几乎都反对,“之前戏曲中的狗,都是由人扮演的。”

中月婺剧团是胡乒乒的岳父因为戏曲情怀而组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基层演出。2020年之后,吸纳了不少从其他院团来的演员,“养演员就有3年。”

“作为集团创始人,岳父把这个集团文化板块硬派到我身上。”非戏曲行业出身,作为“二代”的胡乒乒更具有“商业眼光”,敢于突破、推动变革,“安排扮演哮天犬的机器狗走台,效果不错。”但在演出时,哮天犬突然变成倒立,连演员也忍俊不禁,当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时,立刻爆火,“一开始我并不觉得会如何,直到30多家媒体同时找到了我。”

各种声音都来得让人猝不及防。赞成的几乎都是夸“大胆”“有创新”“破圈了”,反对的也有深层疑问:“机器取代演员,戏曲失去表演魅力,如何传承?”胡乒乒说,他的初衷就是“引流”,高科技只是“手段”,“我首先要用各种方法让观众走进剧场,知道婺剧。”直到后来收到邀约在上海演出,仍有人问他这是江西的地方戏吗,“因为江西有个婺源,我向他解释,我们来自浙江金华,金华古称‘婺州’。”

对外“破圈”,对剧团本身更加顺畅了,新版本的《三打白骨精》中,加入了很多科技与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创新。观众和网友形容太“炸裂”了。

“卷”来了刘德华的邀约

依旧有“本末倒置”的不认同。胡乒乒说,欢迎大家到剧场来看,“婺剧本身核心的唱腔、表演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我们是在情节推进过程中,把剧情做得更加有意思。”悟空与众妖怪的打斗变得“吸睛”十足,没有影响核心剧情,“是在做锦上添花的事情。”

出圈引来明星刘德华的关注,主动找到剧团提出了合作意愿。“我们沟通了很多次,初步意向是继续做神话剧以及其他一些创新作品。”胡乒乒告诉记者,在深聊时,刘德华团队说,其实他们之前已经看过很多民营剧团了,“太卷了。”

很多剧团、演员是不是可以复刻?胡乒乒从自身回答:“我们具备更大试错空间。”不久前,中月剧团赴巴西演出,实现“出圈出海”目标,成为地方戏曲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我们现有演职人员约180人,其中一线演出团队150人,年演出场次超600场,平均每年演出近300天。”胡乒乒说,他们是全国民营剧团中规模最大、演出最密集之一,“虽然尚未实现盈亏平衡,但我们看得到希望。”胡乒乒说,未来将继续坚持“不看眼前利益”,会继续探索创新。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不少天津观众是从网络上知道了中月婺剧团,“当声光电初成戏曲舞台亮点时,科技手段是可以尝试的。传统文化核心传承要保留,更多的‘融合’‘辅助’,会让今后的婺剧多一些参考。”一位天津戏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