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溢书香。
韩宝林不仅收藏书,还喜欢写书,一有时间便拿出书稿进行核校。
韩宝林特意从书市买了不少仿品,并著文,为的是警示书友。
老人的父辈也喜欢书,在他的手稿中,珍藏着一封老人父亲写给他的家书,这封家书陪伴并激励了老人一生。
韩宝林同时展示他收藏的最大与最小的书。
读书是老人的爱好,尤其是自己的藏书,一本《韋氏大词典》让老人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人平时很喜欢结交书友,在书面前,没有年龄之分。
滨海新区大港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内,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手持醒木,投入地说着评书。“台下”没有听众,老人却自醉其中……
韩宝林,从大港油田退休的一位高级工程师。4岁接触书,8岁入私塾,一生痴迷于书,听书、读书、说书、写书、藏书、修书、研究书……直至现在。
提起藏书,韩宝林感慨万分。1993年退休后,他爱上了藏书。“淘”书让他受益匪浅,不仅有“捡漏”,还结识了许多挚友,在收藏界有了不小的名气和成就。600余册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三字经》,使他成为国内个人收藏该书最多的人。最让他引以为傲的却是他历经辗转收到的一册大书和两册小书。超微版经书,长2.7厘米、宽1.9厘米、厚1.1厘米,共451页,仅重4.64克,书口与字迹均为金色。国内现存相似版本仅8册。
大书则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一百位科技巨匠》,对开,近1.5厘米厚,为绝版印刷,私人藏者极少。书中收录了六位中国科学家,韩宝林尤其对其中的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颇有兴趣。
许多书在“淘”到时已残损不堪,他自学了古籍修复,为残书延长了“寿命”。而“打眼上当”的经历,却激发了他辨别古籍真伪的兴趣。读书,观书,品书,从字句到内容,从墨迹到装裱,从作者到出版……每个细节都贯微动密, 他还特意买了许多赝品进行甄别、对比,将心得写成文章,警示书友。也因此,韩宝林对所藏大部分书的版本、作者、内容、出版、校勘、年代,甚至页数和字数都了如指掌。
此刻,斗室宁静,老人沉醉在书的世界里,对话着书中的人物,聆听着文明的回响。书香致远,字里行间的墨韵正闪动着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