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媒体聚焦

五大道地区重要城市地标“一线”串连
来源:今晚报
发布时间:2025-07-01 10:41

和平区的湖南路已经变成了步行街,这条几百米长的道路连接着成都道和重庆道,也把五大道公园、先农大院以及民园广场都连接了起来,道路两旁的店铺、花箱和造景,让这条道路充满了文艺气息。

昨天上午,在成都道与湖南路交口出现了几根升降路桩,几名安保人员守在路口,车辆需要绕行,行人可以自由进入。进入湖南路后,几百米长的道路沿线串联起了先农大院、马占山旧居,道路上还加设了中英文双语黄铜地雕,介绍建筑背后的故事。大龙邮局门前围挡拆除,变成了一座欧式风格的花园,与民园广场隔着重庆道相呼应。

从和平区政府得知,按照文商旅融合发展相关要求,和平区策划实施了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项目主要针对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较为成熟的民园广场北侧区域进行保护性提升改造,全方位提升街区的文化体验感,充分展示五大道文化底蕴,促进百年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实现民园广场、五大道公园两座重要城市地标和人流集散中心的整体串联。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沿街建筑立面和院落围墙保护修缮、街区路面焕新、完善街区马路家具等配套设施、打造绿化景观节点、街区内排水设施改造、规范街区牌匾广告等经营秩序、提升片区内夜景灯光等。

花草造景吸引游人目光

除了沿街两侧的建筑以及特色店铺外,湖南路道路两旁的树木和花草分外引人注意,每隔几米就会设置一处扇形花箱,里面栽种了形态各异的花草,围绕着几棵粗壮的树木,还用木栅栏圈出了圆形花坛,里面种了紫红色鲜花。来自山西的一名游客正在用手机拍摄这些花花草草,她说行走在这条街上,树木花草已经融为一体,既古朴又充满了勃勃生机。

记者从和平区城市管理委获悉,不仅湖南路的绿化进行了升级,结合五大道海棠花节活动以及重点道路城市环境提升的要求,还对大理道、湖南路、洛阳道等沿线绿化进行了全面升级,分别采用了建造花墙、设置花盒、增加草花栽植面积和品种、补植苗木、精细养护等多种方式。在湖南路、洛阳道等路段,更换行道树55棵,保护现状大树12棵,新增地被花卉370平方米,摆放花箱10组。在大理道沿线悬挂花盒770米、绿化补植350平方米、补植海棠20株、补植法桐8株、民园悬挂花盒498个、垂直墙体绿化种植90米、花墙建设98平方米、补植月季192.6平方米。

居民享受楼下的休闲时光

湖南路变成了步行街,最享受的莫过于附近的居民,因为街道两边设置了很多座椅,在这些椅子上休息的除了游客还有很多住在周边的居民。70多岁的王大娘和几名邻居一边在树荫下乘凉,一边看着往来的游人。她说湖南路是从成都道去往民园广场的主要道路,以前汽车可以通行,赶上节假日旅游高峰,道路上人多车多,经常堵得没法走,现在不让汽车通过,人走在路上也安全了,道路也比以前漂亮整洁,下楼就是风景,居民们喜欢在楼下坐一坐。

梳理盘活低效资源

大龙邮局前广场原被栏杆围合,游客市民不易进入,使用效率较低。本次改造围绕现状“大力神杯”雕塑,以精致的欧式花园风格设计,打造一个可看、可停留的城市开放空间,与街区整体风貌和谐共存,引领步行街“优雅宜人”的整体基调。湖南路22号原市排管中心班组站点,平常院门封闭,经济效益较低,本次改造将围墙打开,把小院开辟为一个对游客开放的口袋公园,院内房屋出租为特色商业,盘活低效资产。原61中教学主楼闲置多年,门前广场由围墙封闭,本次更新把围墙打开,将这里打造为一处街区的中心广场空间,能举办商业市集等引流活动。这次还特意将首层的公厕重新装修对外开放,补足了片区公共卫生设施短板。

改善民计民生问题。本次改造中,注重解决老百姓的民计民生问题,里巷小院全部更换新砖,院门换新防盗门,老旧门窗修复,楼道地板粉刷,立面围墙粉刷,屋面排水维修。对建筑外和楼道内的飞线进行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全方位提升步行体验

在交通动线上,通过将湖南路(重庆道—成都道)、洛阳道(湖南道—河北路)共360米车行路段打造成全时段步行街,进一步优化交通动线,打通整体步行漫游路线,打造为一个集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步行街区,形成全域开放的空间系统。对道路板块重新划分,设计引入设施带理念,并将现状监控、电箱、消防栓等设施有序迁移至设施带内,庭院灯、成品座椅、花箱、垃圾桶等也合理穿插布置在其中,打造两条整齐划一、秩序感强烈的带状空间。步行街内拆除现状市政路灯,重新构建街景照明体系,双侧对称布置4米高的庭院灯,强调亲人尺度和氛围感,结合建筑泛光照明,共同打造立体化的照明效果。为强调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道路中心线上设置了4块黄铜地雕,以图案、文字穿插的形式,讲述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并且把改造过程中发现的百年老砖、老瓦和老井盖统一拿到公共空间进行展示,给这些百年老物件赋予新生。和平区还对步行街上的现状树进行了梳理,保留大部分原生苗木,增加空间层次、软化建筑棱角的同时,为游客提供遮阴效果。

高标准实施保护修缮

街区内有多幢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本次改造不同于传统市容环境整治的墙面粉刷做法,统一采用文物修缮标准的修复方式。对外檐墙面采用脱漆工艺,将多年来表面的涂料油漆去除,再通过勾缝、涂刷憎水剂,恢复小洋楼百年清水砖墙的原始建筑风貌。在河北路洛阳道口的一幢历史建筑,原住民反映在偏僻位置原有一个坡屋顶,在1976年大地震中坍塌后始终没能恢复。此次修缮多方查找历史资料和文件,请教文史专家,终于找到历史照片。通过结构鉴定后,按历史原貌进行重建,恢复这座洋楼百年前的风貌。

和平区政府表示,项目街区改造部分将于近期全面竣工,届时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将以全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安全、舒适、优质的游览体验,也为和平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