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媒体聚焦

青年戏剧人 书写新篇章
来源:今晚报
发布时间:2024-11-19 08:55

近年来,一批“小而美”的小剧场话剧以沉浸式演出形式为亮点,为天津文旅演艺市场增添一抹亮色。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天津人艺)首次创排沉浸式话剧,丰富了本市国有院团的演出形式,也让实验剧场这个演艺新空间成为新型热门文旅地标,成为演艺产业改革创新的新样本。在创新之余,天津人艺也一直坚持传统话剧创作,打造《上甘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多部主旋律题材话剧,展现专业院团的文艺担当。同时,天津人艺青年戏剧人也在院团守正创新的道路上快速成长,自觉担当文化使命,凝聚磅礴文艺力量。

  沉浸式演出的 挑战与机遇

  “我就是地上那柴火,平凡却又独特,我有我的温度,燃烧着、照亮每一刻。”10月18日,天津人艺首部沉浸式戏剧《我,不一样的柴火》(以下简称“柴火”)在实验剧场首演。首演当天,记者跟随观众脚步,从迈入剧场开始,便化身剧中人,和演员一同投入到这段青春与梦想的故事中。“每场演出后,导演会邀请现场观众加入当天的演出群,观众会在群里分享对剧情和演出细节的感受,导演也会把演员拉进群,看到观众提出对于演出细节的建议时,导演会给我们打电话。9场演出,我们每一天都在进行调整。”在首轮演出告一段落之后,记者采访了青年演员李征宇,他向记者回忆着该剧从首演到首轮演出结束的心路历程。

  因为剧院没有沉浸式演出经验,该剧首演前,从导演到演员,主创团队每一个人心怀忐忑。在演出前最后一天的彩排时,记者第一次见到李征宇。来到天津人艺3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参演了《运河1935》《上甘岭》《爱的嘎巴菜》,还跟随剧组赶赴全国各地巡演,始终奋战在一线。接触“柴火”剧组,为李征宇打开了沉浸式戏剧的大门。

  作为打破传统观演关系的沉浸式话剧形式,观众和演员处于同一个空间,这对于演员来说,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很多。李征宇坦言:“以往演的话剧,演员背完台词,走好调度,上去就演了。但是沉浸式演出就会面临好多不可控的因素,不过我倒觉得挺有意思,因为对我们年轻演员来说,这是长功的时候。”在每一场演出结束后,李征宇的“工作”还在继续。回到家后,他打开手机,开始“刷”当天的演出反馈。“有了社交媒体,观众的反馈变得很及时。沉浸式话剧是演员和观众合力的结果,演出过程中有时也不知道具体的节奏怎么掌控,包括互动得好不好,还得让观众说。”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如果说演出前,李征宇的感受是紧张和忐忑,那么演出后,对于“沉浸式”多少有了更具象的感受和理解。他说,沉浸式演出和传统话剧表演不一样。“传统话剧的关系,是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底下看。每天状态的不同更多是跟对戏的演员有关系。沉浸式话剧,是你可以直接把这个反应‘抛’给观众,观众每天是不一样的,你要去接受他。”

  “柴火”的热度还未减退,李征宇又加入了传统话剧的排练中来。人艺话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日前在光华剧院上演。在这部剧中,李征宇的戏从头演到尾,因为他饰演的是青年版曹火星。在排练场,记者见到了他,让他分享对这部戏和剧中角色的感受。他告诉记者:“我感动于曹火星前辈关注国家前途、关注民族命运的崇高理想,感动于他自觉承担起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学习、尊重和传承的东西太多了,希望能塑造好这个角色,努力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在光华剧院的演出现场,甘雨、李淑敏、王世文、刘景范、李征宇、张子晨、柴济洲、成梦鑫等天津人艺老中青三代表演艺术家倾情出演,展现了扎实的表演功底。在剧中,多位青年演员挑起大梁,担任主要角色。“咱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咱们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如剧中台词一样,和李征宇一样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在排演过程中感悟着前辈艺术家的风骨,传承着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展现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以青春画笔谱写新时代华章。

  为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努力 

  小剧场里的沉浸式,是天津人艺对演艺新空间的全新探索,也是对话剧形式的全新突破。有了剧场沉浸式的经验后,天津人艺走出剧场,开始了“无处不沉浸”的创演步伐。“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在历史悠久、繁华依旧的滨江道与和平路交口,一段实景演出的曹禺名剧《日出》让现场观众欢呼雀跃。今年国庆假期,天津推出“无处不沉浸 打卡CITY SHOW”活动,演出突破了传统戏剧的界限,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迅速“出圈”。特别是在曹禺创作话剧《日出》的故事背景地——惠中饭店旁边上演的沉浸式话剧《日出》片段,陈白露等剧中人物回到了曹禺先生创作的地方,“原景重现”这一经典巨作,让景点既“可观”又“可游”,游客既“看景”又“入景”。演出巧妙利用恒隆广场二楼与大铜钱广场的互动关系,让整个广场成为舞台。这一奇特的邂逅,引得现场千余名观众纷纷拿出手机照相、录像并发布到网络上。

  不少网友看过视频后,也表达了未能亲临现场观演的遗憾。为此,天津积极回应网友的意见建议,决定将和平区金街大铜钱广场打造为一个标志性的常态化沉浸式演艺区,每个周六和节假日(极端天气除外)14时30分,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在这里上演《日出》等经典话剧的沉浸式演出。天津文旅步履不停,近期又先后策划推出“邂逅·天津”创意城市计划、“最美街角”系列活动,为文旅演艺注入新的活力。

  “快来金街邂逅陈白露。”陈白露的扮演者,天津人艺青年演员王知羽是一位“95后”,她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戏剧表演专业。来到剧院刚刚一年多,她就参演了《第四者晚宴》《雨夜惊魂》,在一部部话剧中历练和成长。她告诉记者,接到出演户外版《日出》时,距离首次演出只有一周左右。对于沉浸式演出,王知羽还是第一次接触,并且户外版的“无处不沉浸”,没有给演员太多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提及户外演出感受,王知羽直言:“内心会有很多敬畏,尤其是我站在原浙江兴业银行二楼露台时,我和站在一楼门口的演员们,同时眺望对面的原惠中饭店,内心不自觉地就会很感动,这是一种向经典的致敬,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我们觉得能够站在故事发生地,去演出当时的那个人物,演绎当时那段故事,对于演员来说是很幸福的事情。”

  在欣赏《日出》片段的同时,游客还可以深度领略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在常态化户外演出过程中,我就发现天津的观众好厉害,他们对于人物的理解很有见解,我挺有触动,会尽全力演好,不辜负这部经典,也不辜负陈白露这个人物。演出后,我也会看网友留言,接受别人好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我都会摆正心态。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来看我们演出的观众,对我们很支持,也挺推崇这样的文旅演艺形式。”王知羽说。

  这些青年戏剧人在与观众的互动中磨练演技,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寻找自我。在院团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下,正迅速成长,他们的才华和热情,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也让天津的文旅演艺市场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版图片为天津人艺演出剧照及观众互动,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