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被称为北派木雕的一体多层镂空艺术木雕,是本市红桥区的市级非遗项目。该非遗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王树元,是当代天津木雕工匠的代表性人物。他凭借精湛的技艺,不仅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还分别于2004年和2013年两度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其作品成为天津对外国际文化交流的珍品,被很多喜爱木雕艺术的人收藏。
创新中形成独特风格
走进古文化街文化小城的一隅,记者瞬间被大小不一的精美木雕作品吸引。这些作品打破传统木雕的平面约束,依照国画章法构图,布局高低错落有致,用夸张的艺术效果,突出立体感,简直可以称为“立体国画”。“我的木雕作品,是在传统透雕技法基础上,将圆雕与多层次镂空雕相融合。从构思到技艺上,我追求的是多层次、有动感。”王树元告诉记者。
自幼受父亲王旭昇的影响和熏陶,王树元非常热爱和痴迷于木雕雕刻。“我父亲是木雕匠人,估衣街谦祥益的木匾雕花就是我父亲的作品。16岁那年我开始正式随父亲学习木雕技艺。我是个爱琢磨的人,还总想创新、总想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正是这种创新精神,让王树元的创作打破传统木雕工艺的固有模式,构图不受平面约束,内容上以国画花鸟为主,让木雕的内容和外形更加协调,大大增强了立体感和透视效果。他的作品精巧中见浑厚,灵动中透着民俗气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选材过程要求严格
做了五十多年木雕的王树元,对于一体多层镂空艺术木雕的雕刻技法,早已了然于心。在他看来,雕刻技艺固然重要,可选材更为重要。他说:“花很大心血雕刻完成的作品,如果因为材料问题出现裂纹或者变形,那得多遗憾啊!”所以在选料上,王树元有着严格要求,“要选韧性好、不易变形的樟木、椴木、核桃楸与花梨木等。还要严格选取无腐朽、无节疤、无裂缝,含水量低于3%的干燥木材。选好的木材按需求切割、编号之后,要在自然环境下风干两年至四年才可拿来用。”雕刻作品的过程,需经设计、选料、雕刻、打磨、油漆等二十多道工序。
创作中,王树元最不愿接受的一点是被要求时限,“赶工是雕不出精品的。尽管在雕刻之前会画图,但创作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图来雕刻,因为透视关系、层次深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胸中有丘壑,手起落山河。几十年创作生涯中,凭借着无限的想象力,在王树元的手起刀落之下,花鸟于枯木中绽放,鱼虫于双手变幻中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