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天津的会馆建筑

发布时间:2025-09-19     文章来源:今晚报

清初以降,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汇聚天津,创建起许多座会馆,较活跃的有十二座,即闽粤会馆、江西会馆、粮店街山西会馆、估衣街山西会馆、怀庆会馆、广东会馆、浙江会馆、江苏会馆、中州会馆、安徽会馆、云贵会馆、山东会馆。对于旅居天津的异乡人,会馆是他们精神和身体的憩园,而对于天津这座城市,会馆首先是一座座建筑,是天津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天津会馆建筑的布局,以传统的中式院落为主,大部分是一进或数进四合院落,但是也有例外。闽粤会馆是一座潮汕民居样式的方形大院落,中间为开阔的天井,南北两侧建前殿和后座。中州会馆以一座戏楼为中心,戏楼四周是游廊,游廊之外环绕房屋,既有平房又有楼房。山东会馆则是一处西式别墅庭院建筑,与其他会馆完全不同。

会馆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创建者的财力。中州、安徽、云贵这三座会馆的倡建者是当时的直隶总督,一呼百应,筹得巨款,都建得宏大气派,有多达上百间房屋,还有中式花园,假山池水台榭点缀其间。估衣街山西会馆的创建者是山西在津十三帮商号,以雄厚的财力建起三进院落:戏楼一院,关圣大殿一院,集会用的春秋楼一院。关圣殿前矗立牌坊石狮,房屋雕梁画栋,精美异常。怀庆会馆的创建者是怀庆药商,人数少而财力薄,只建起由正房、厢房组成的四合院两进,房屋三十余间而已。

会馆常常用带有地方色彩的建筑元素,来增加同乡的文化归属感。闽粤会馆前殿檐脊有造型夸张的嵌瓷装饰,极具潮汕风格。江西会馆大门两侧连接高耸的砖石围墙,是江西客家围屋的风范。估衣街山西会馆拱券大门上方点缀八角窗户、雕花装饰,具有鲜明的晋中民居特征。广东会馆门边框、门额都由厚重的石头筑成,两侧连接耳房,山墙高出房檐呈阶梯状,起到防火的作用;院内正厅、厢房前有廊厦,以月梁支撑,布满了精美的木雕、砖石雕,岭南风味十足。

会馆的“标配”有三:正殿(或称享堂、正厅)、戏台(或戏楼)和其他功能性房屋。正殿一般是整座会馆最为宏大的建筑,保存至今的云贵会馆大殿就是典范。崇祀是正殿最主要的功能,尤其是那些历尽艰辛懋迁于津门的外地商帮,对家乡的神祇有更强的依赖感,因此对祀神特别看重。闽粤会馆以巍峨宏大的前殿奉祀妈祖,江西会馆设在江西漕帮于清康熙初年建起的道教宫观万寿宫,三进院落的中心是供奉许真君的大殿。两座山西会馆,都建起了供奉关圣帝君的大殿。家乡没有传统神祇者则以乡贤为偶像凝聚同乡,如浙江会馆的正厅供奉着浙江先贤牌位。

据笔者所见资料,上列十二座会馆除了闽粤、怀庆、山东会馆外都有戏台,用于同乡饮宴集会之时演戏助兴。其中江苏、中州、广东会馆的戏台建于带罩棚的戏楼内。广东会馆的戏楼完整保存至今,其结构精巧的罩棚、玲珑剔透的戏台,堪称天津会馆建筑中的精品。中州会馆的戏楼宽敞方正,可容千人,采用玻璃门窗,带有西式风格,不同于其他会馆。

山东会馆大门两旁建有临街的双层铺面房,云贵会馆东院房屋专门用于出租,租金是会馆经费的主要来源。会馆还往往承担同业公会的功能。山西各行帮在估衣街山西会馆内设立公所作为办事机构,怀庆会馆将房提供给来津怀庆药商租住,还允许他们在这里经营药材生意。

时至今日,这些会馆作为建筑实体,绝大部分都已经被岁月抹去了痕迹。但是作为天津移民文化的载体,会馆仍然值得被继续研究和述说。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