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1916—2002),少年时作为北平(今北京)京剧富连成科班的一员,曾经多次来天津演出,并留下一些演戏之外的故事,说来有趣。
冻豆腐不见了
1930年前后,富连成科班应邀赴绥远省的归绥(今呼和浩特)、天津演出,相继演出多场剧目。那年春节期间,来天津连续演出七场的袁世海,在演出最后一天领了小份子钱。虽然钱不多,但袁世海很想在天津给北平的家里买些年货。在街上,他看到有小块儿的冻豆腐,很便宜。他的母亲很喜欢吃冻豆腐,他想到“趁着过年,将冻豆腐放在肉锅里一炖,多香啊”,便买了二十块儿,高兴地用旧报纸包好,又拿细纸绳捆结实。回到戏班后,他把冻豆腐放在剧场后台一个角落,觉得那里是比较凉的地方。可巧后台不太冷,冻豆腐放在那里长达五、六个小时,渐渐地都化了,报纸也被浸湿。夜里演出结束后,戏班马上收拾行当,奔向火车站,要连夜乘火车赶回北平。忙乱中,袁世海没有细看他的冻豆腐,提起来就走。到火车站一看,纸包底部都漏了,冻豆腐也不见了,只剩下手中的纸绳和一部分残破的报纸。师兄弟们见状大笑不止,搞得袁世海啼笑皆非,垂头丧气。
拒吃“灵药”
当年,由于北平富连成科班在津演出较有影响,津城较有名气的春和戏院便约他们来此演出。一次,他们住在了离春和戏院很近的中和栈,15个人挤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可不知什么原因,袁世海的嗓子突然哑得一字不出。和他要好的师弟耿世忠很为他着急,就对他说:“听人讲,中和栈里设的大仙堂有求必应。咱们到大仙堂求些灵药,赶快把嗓子治好,不然还有很多重头戏要演……”袁世海被耿世忠说动了心,便到那里上了一炷香,求了一包灵药,其实就是一包香灰 。耿世忠再三劝袁世海将“药”吃下去,可袁世海忽然想起大姐死前请巫婆一事,便说啥也不肯吃了。他只吃了些清肺去火的药,休息了几天,嗓子就恢复正常了。
“后台的狗不理”
富连成科班在春和戏院演出后,大家分了份子钱后都想吃天津风味的小吃,恰好春和戏院不远处就是天津有名的包子铺——狗不理。那时的包子铺很简陋,在一条窄小的街道上安放几张长桌,长桌一侧放着长凳。包子的价格也便宜。每天,袁世海的师兄弟都去买包子吃。有一次,演出前,几个师兄弟买了几个包子带回后台,边说笑边吃,见到袁世海又是一个人在那里通“胡子”、缝水袖,忙着整理服装道具,就喊他和大伙儿一起连吃带玩。可袁世海仍按老习惯,笑着摇头,继续干他的准备工作。不知是谁跟袁世海打趣说:“到了后台,你就不说话,你快和这包子铺的名字一样——‘狗不理’了。”逗得大家哄笑不止。由此,袁世海得了“后台的狗不理”这个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