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古树故事
四方台上十八松

发布时间:2024-11-29     文章来源:今晚报

蓟州古城东北有一高岗,叫做四方台。背倚崆峒,南望翠屏,台上平旷,现存有18棵古松,为当地增添了古色古香的氛围。

  这些古松栽植于清乾隆年间,已经270余年树龄,虽然经历数百年沧桑,饱尝雨雪风霜、水火兵燹,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它们树形各异,各具风姿,有的高擎碧云,直拔霄汉;有的盘曲而上,状似虬龙;有的斜干旁出,似鹰展翅;有的横空翻覆,浓阴匝地。明嘉靖《蓟州志》记载:“四方台,在城东,高六丈,周二里。”清道光《蓟州志》亦载:“八蜡庙,在城东北四里,地名四方台。”八蜡庙是祭祀虫神、农神的地方,护佑着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存的18棵古松树就是生长在八蜡庙里的。

  有一位在四方台出家的小和尚叫冀连苏,城南冀庄人,出生于1933年,迫于生计,他8岁时就到四方台八蜡庙出家,法号圣惠。他到庙里的时候,八蜡庙门两侧各有一株古松。里面大殿前还有一棵千年古柏,很像独乐寺前那棵柏树,院墙周围还栽植着很多大松树,环境非常幽静。1944年的一个雨夜,一名八路军伤员来到庙里,冀连苏和师傅仁真让伤员在庙里厢房养伤,并为其买药、疗伤。八路军伤员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冀连苏深受影响。1947年,冀连苏还俗回乡参加了土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了北京市公安队伍。冀连苏在四方台的松树下度过近8年时光,也从大松树下走上革命道路。

  过去,人们对古树保护的意识不像现在这样强,新中国成立时,四方台上还有35株古树,随着寺庙的拆毁,这里成了附近几个村聚会所在地,后来县里又建起了火药厂,一些古松树也被砍伐。到现在,剩下的18棵松树已经成为重点保护对象,设置了保护牌,安装了定位装置。历史的记忆保存在古松树年轮之中。

  (图为四方台古松)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