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多出现于海边或沙漠中。在陆文郁先生手稿《蘧庐梦影痕》中有“南郊三十五里采集记”,提及陆先生亲眼目睹了难得一见的津城海市蜃楼。
陆文郁(1887-1974),字辛农、又署莘农,号老辛、百蜨庵主,斋号蘧庐。他是中国生物学画派的创始人,创办《生物学杂志》。作为书画名家,他与刘奎龄、刘子久、刘芷清、萧心泉合称“津门画界五老”。
陆文郁十几岁时,对海市蜃楼即有耳闻。他在《蘧庐梦影痕》中忆道:“天津有城时,于晨钟初动之际,登南楼南望则必见一方形之城现云雾中,是即黑牛城之城象。至阳光一射,则幻影立消,有谓为戾气所聚而使然者。有谓必百里外有方城,以晨间空中水汽而映画者。是时余年近十龄以外,故未得一见其真。”其友曹穉香也曾言:“当幼时一日将夕,突见晴云中现重楼之象,居人咸谓为古铃铛阁之现形,实则津城卫安门城楼印映者也。”
这一次,当陆文郁一行路过王兰庄后,在荒野之中,“平阳细草,嫩黄遥遥,接于天际”。奇观突现于眼前。“空虚世界,起始仅一片晴云,既而渐凝集变为楼市,通明朗澈,久乃益真”。这让同行众人兴奋不已,“时余辈乐极,灵魂跃跃,几欲脱躯壳,随此幻形以去”。情之所至,陆氏还用铅笔绘写生画作一幅,记录下所见景象。“少顷云气渐疏,而楼市之形渐归于乌有矣。”这一切稍纵即逝,又如梦如幻。让陆氏不免感慨:“今竟于此三十五里中得扩眼界,益令余生无谓之感。所谓蜃楼海市者,固幻也,而熙攘之世界又何往而非幻哉?”
如今,海市蜃楼在天津已难得见。凭借陆文郁《蘧庐梦影痕》的记述与画作,我们仍能一睹百年前在津城上演的那神奇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