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会馆

发布时间:2024-03-08     文章来源:今晚报

天津早年的商业中,所谓的山东帮以经营绸布、饭馆、茶叶、皮货等行业为主。山东人最早在天津建立的会馆是山东济宁会馆。

  早年估衣街的“祥”字号绸布店如谦祥益、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庆祥等,都是山东帮的商家开办的。著名的山东帮买卖还有天胜酱肉店、泉祥鸿记茶叶店、大丰恒皮货庄等。登州(蓬莱)、莱州(掖县)、青州(益都)人擅长经营饭庄,在北大关和北马路由“三州”人开设的饭馆有四全楼、东坊楼、同聚楼。后来在租界地区又有谦祥益保记绸布店、盛锡福帽庄及登瀛楼饭庄等,这些知名店铺也是山东人开设的。

  济宁会馆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的,馆址位于粮店街。道光状元孙毓桂题写匾额。该会馆无官方参与。现存的《济宁会馆碑》和《济宁会馆年收入一览碑》记载了济宁会馆的历史和经济情况。

  20世纪30年代初,天津的山东籍人士已多达10万之众。1931年春,山东巨商、盛锡福帽庄经理刘锡三,《大中时报》社长徐皆平等建议成立山东旅津同乡会,兴建山东会馆,进而扩建山东公学,兴办救济和福利事业。同乡会成立后,决定向天津各界同乡筹款购地建永久会址,后经人介绍看中一处大院。此地为薛姓地毯商的房产,占地4.96亩,大小房间30余间。其中主楼上下两层,有八间正房,院内东北角有小楼一座。院落地势宽绰,有树木花圃。建成后的山东会馆临街大铁门上筑起门楼,门额上镌有“山东会馆”四个字,雄劲有力,为书法家陶玉耕的手笔。1940年5月,为纪念筹建会馆出力人士,请陶玉耕著文记叙建馆始末,镌之于会馆院中影壁之后,并筑小亭覆盖石碑,碑亭上铺琉璃瓦,典雅美观。该会馆有商店会员300余家,个人会员4000余人,在各省会馆中人数最多。1940年会馆购得今苏州道两个大四合院,扩办了山东公学。

  山东会馆大楼曾一度被日本人强占,成立了伪华北电业公司,只给会馆留下院内东北角的小楼房办公。为了设法收回产业,会馆在此成立一个慈善救济性质、各科齐全、具有足够规模的医院,并以此为由设法找日本人交涉,将电业公司挤走。通过多方努力,1942年日伪华北电业公司终于迁出,会馆董事会当即按正规医院标准对原建筑进行改建和装修。1945年秋,山东医院正式挂牌开诊。

  1930年出版的《天津志略》有“会馆”一章,但山东会馆未被列入,据此分析,该会馆应是津门最晚建立的会馆。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