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福财神》(清同治年版)釆用七色版套色印刷,财神居中。另有四个人物分左右侍奉,左边童子手持一条幅,上书“利市仙官”;右边童子手持一条幅,上书“招财童子”。前边一书案上摆各种上供敬神的器皿,供桌前有一聚宝盆,里边装有各类宝物。供桌两侧各站一武将,一人捧金元宝,金元宝上长岀一棵摇钱树;一人端一宝盘,盘里卧一梅花鹿。
《灶神》(民国四年版):最上印有“阳历民国四年灶君之神位”,下边是廿四节气表。正图上首坐灶王爷,下首坐灶王奶奶,中间刻有双喜字。(这种灶王像是准备当年家中筹办喜事用的,如果平常过日子,灶王爷与灶王奶奶之间露出半个小人图像,提醒平时过日子要提防背后有“小人”。) 前设供桌,上摆供具,左右各站一个童子、一个老者。供桌前摆放两个聚宝盆,中间站有一只狗和一只鸡。
《五福临门》(清代版):主画面是一个娃娃骑着麒麟,一手握如意,一手托石榴仙桃,后随一童子手拿揺钱树,画的四周装饰有吉祥如意八件宝贝。 《麒麟送子》是娃娃座下骑麒麟,手托天书,另一只手拿如意,身后背一扫帚,后边跟随童子,双手举一铜磬状吉祥器物(寓意吉庆有余)。主画四周最上方中间部位装饰有团鹤,两边纹饰图案内有五言对联。上联:日暖三槐茂,下联:风清五桂香。
《文门神》(清代版):全国各地的门神年画多为武门神。东丰台绘制的门神分为“文门神”和“武门神”。前门贴文门神(魏征、徐茂公),后门贴武门神(秦琼、尉迟恭)。过年故乡人将门神贴在前后门上,祈福一家人出入平安,寄托人们驱邪灾、保平安的心愿。
《武门神》(清康熙年版):这幅武门神画的是秦琼、尉迟恭。秦琼双手握双剑;尉迟恭双手握钢鞭。
居家欢乐
仪征投亲
瓶升五福
天津宁河区的千年古镇东丰台,历史悠久,民间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京东第一镇”的美誉,这里自古就以商贾云集而闻名。据宁河县志记载,东丰台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乾隆年间。
清末民初,宁河东丰台、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已是近代直隶省三大年画产地,东丰台则是冀东年画最大的集散地,也是直隶年画向东北、华北、内蒙输送的主要通道。
明末清初,多年战乱已过,随着经济恢复和发展,年画作坊也逐渐兴盛起来,题材范围比过去更加广泛,套版增至五色,年画艺术日益完美与提高。从清乾隆元年(1736)开始,城镇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年画内容也在不断增多,改变过去以出版神纸类(灶王、财神、门神、大纸等)为主,增加了历史典故、神化传说、民俗生活、仕女娃娃、戏曲故事等题材。工艺采用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手法。到清代中叶,从事年画业的手工业者有600人之多,呈现出“七桥渔火歌唱晚,户户妙手绘丹青”之盛况。
清代中期,东丰台镇的年画作坊多达五十余家,其中著名画店有:顺德成、永裕合、瑞昌、广盛成、双盛厚、义成永、文德画社、永茂号、广成号、会金堂、正兴林、六合号、会来号、同盛店画庄、戴公记、六盛成、德盛祥、忠裕成、付合广、义盛合、顺兴成、汇合品、东元盛、恒盛号、义盛做等。都为家族世代相传或以作坊为依托的师徒传承。艺人开店营业同时招收学徒,学徒学成后又自立门户,再招学徒,代代相传。因此,这种形式的传承遍及东丰台镇东、西、南、北四个村,以及窑头、岳龙、于潮等多个村庄,形成了一个画业群体。
到了清末民初,东丰台人在外地开设了很多画店,如在津西炒米店开设的画店有:义盛发、义顺发、永和德、增兴、成庆永、成泰长、永和号、恒元盛、新记、盛恒、德盛恒、万顺恒等名气都很大。东丰台人年画独特的画风与高超印绘技艺,颇受市场钟爱,在杨柳青一带号称“丰台帮”。曾出现与来自河北地区另一个著名的年画产地武强的“武强帮”争雄的局面。
“民国”以来,民智渐开,迷信破除。“九·一八”后东北三省销路日渐减少,且日伪在山海关征收重税,限制入境。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年画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在《戏出年画》一书中的《我与年画的半生缘》一文中提到了抗战期间东丰台年画衰败的一些细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吞并我国东北,扶持溥仪成立‘满洲国’,把河北省宁河县东丰台从事制作年画的艺人和画版劫运到奉天(今沈阳)充作‘满洲帝国’文化。日本人操纵的北京兴亚院,曾派人到处搜索,调查当地年画情况,后又用石印方法印制‘大东亚共荣’等口号”。在这种情况下,有气节的民间艺人们多数毅然放弃作画,从此东丰台年画艺术发展一路下滑……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遗产,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重视,为了挖掘恢复民间艺术遗产,在东丰台镇恢复了小规模的年画作坊,至1966年文革停止生产。由于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年画传承人寥寥无几,清末民初传承至今的年画作坊仅存义盛做和恒盛号两家。
东丰台木版年画早期内容多以民间崇拜的神像为主,后来渐渐出现神像之外的题材。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俗等诸多领域,它汲取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尊奉传统伦理道德,多取材于民间世俗的社会生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目前,尚存的画样有600种之多,其中,有爱国类的;有歌颂报国忠臣、圣贤君子、清官良将的人物画;有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神话故事;还有贤妻良母、教子有方、忠臣孝子、英雄侠客等各式各样的世俗人物。
东丰台木版年画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需求者多是乡间百姓,所以它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都有很浓的乡土特色。东丰台木版年画创始至今历经数百年,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年画,这个已经消失在年轻人心里的词汇,却是很多上年纪的人永远无法忘怀的回忆。
新年将至,以前过年的大事之一就是家家户户贴年画。用故乡人的话说:“贴上年画才叫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