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闹元宵 津门不夜城

发布时间:2023-02-07     文章来源:今晚报

除“福字”外,春节另一个典型符号,就是元宵节的“灯”。正月十五的夜间被称为元夜或元宵。上元节俗称灯节,灯节赏灯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灯会一般从正月十三始,到正月十八止,前后共六天。正月十三称“试灯”,正月十四至十六叫“正灯”,正月十七以后谓之“残灯”,正月十八日属“落灯”。

  春节津城无处不花灯

  天津歌谣:“元宵节,闹花灯,男女老少都欢腾。津城无处不花灯,满街都是红灯笼。”

  赵光宸《津门岁时记》载:正月十五,为上元日,市衢张灯,宛如不夜,曰灯节。津俗繁奢,自除夕至上元日,市多售灯者,五光十色,靡奇不有。”

  《津门杂记》:灯节期间,天津“通衢张灯结彩,燃放花炬,遍地歌舞”,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天津各街道、胡同、住户、商家都要张灯五日,许多铺户和宅门都有门头灯。糊灯艺人在春节前,总要挨门挨户去兜揽生意。天津童谣:“打灯嘞,烤手嘞,你不出来我走嘞!”“一大(指钱)一个灯,两大一个灯,三大买个提拎灯”。

  旧时天津城,元旦至元宵,城庙内外,擎灯出售者密如繁星,十色五光,镂金错彩,居家铺户,银花火树,如游不夜之城。灯节前后,须张灯三到五天,除路灯和铺户及宅院的门灯要通宵照明之外,一些繁华街道的商店、庙宇也都要悬挂花灯,灯上绘小说及神怪故事;有的手提着各式灯笼,于镂空处燃灯,甚至还利用天然大冰块凿成楼阁、人物、瓜果等式的灯笼。由于这种节庆风俗的盛行,所以天津扎灯艺人数量多,灯彩技艺在全国久负盛名。

  灯节起源历史悠久

  关于灯节起源,流传甚广的说法是:灯节源自道家的“三官”祭典。“三官”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分别于每年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下降人间。其中,正月十五天官给人赐福,被称为“上元”;“中元”七月十五地官给人消灾;“下元”十月十五是水官为人赦罪。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元”,正值岁首年初,以求福祉,祈祝平安。后来,正月十五逐渐褪去宗教色彩,成为民间公认的娱乐节日。

  古人认为妖魔鬼怪都以黑暗为寄身之处,点燃灯火,自然有驱魔和祓除不祥的功效。还有一种说法:篡权的吕后殁后,诸吕谋乱,周勃、陈平等大臣计议,于正月十五扑灭叛乱,拥戴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汉文帝为纪念这个日子,与举国百姓共庆胜利,于是正月十五就成了春节后的第一个盛大节日。《太平御览》载:汉武帝刘彻每于正月十五夜间,在宫中遍燃灯烛祭祀天帝(太乙),形成例行习俗。

  唐明皇曾大力提倡灯会。举办灯会所用的灯,花样繁多,据记载有白露转花灯、黄龙吐水灯、金凫、银燕、浮光凋攒、星阁等多种名目。传说他在长安上阳宫举办大型灯会,从禁城到宫廷,用丝绢做灯楼二十间,每间高一百五十丈,上悬金银珠玉穗坠,微风吹动,金玉交响,其豪华程度足可想象。由于皇帝提倡,皇亲国戚群起效仿,放灯之举盛极一时。《开元天宝遗事》载:“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照夺月色也。”

  元宵观灯津城民欢

  天津旧俗,灯节前后,要张灯三到五天,到了夜晚,天津城里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灯,大致可分为宫灯和供百姓玩赏的彩灯两种。宫灯造型有四方、六角、方胜、双鱼、球形、葫芦形、花瓣形等,根据其用途分为室内用的桌灯、戳灯(类似现在的落地灯)、挂灯;室外用的风灯、挂灯及便于提拿的把灯、提灯等。这些灯既有实用价值,又可以作为建筑物的装饰和室内的陈设,起到了增辉添色的作用。后来宫灯又普及到宫室以外,许多官宦富贾也用宫灯装饰宅院。流传在民间的灯,大都是用木竹或铅丝扎制骨架,外面糊上绵纸、玻璃纸或纱绢,题材大都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如鸭子灯、鱼灯、龙灯、书卷灯、楼船灯等,这些灯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旧时天津,从正月十三开始,就拉开了“闹元宵”的序幕。其中悬挂的“走马灯”最为神气,一盏灯有多幅画面表现着不同的历史故事。随着画面不停转动,其间人物栩栩欲活,吸引游人围观。正月十四到十六最为热闹。城厢内外,民宅铺户,通衢张灯结彩,燃放花炬。夜晚,人们走上街头,赏灯之余,或品画工,或猜灯谜。这一天,民间各种花会也多上街表演。高跷、法鼓、狮子舞等与沿街灯盏交相辉映,为节日增添了色彩。

  天津富家豪户、商号门脸每至灯节则争奇斗富,一比高下。门前结彩,两侧高悬羊角灯,用楷书红字标出各家堂号。二门内大厅前,架着两盏富丽堂皇的大红灯笼。这种灯笼,天津人俗称为“气死风”。廊下挂着各种寓意吉祥的彩灯,夜晚点燃蜡烛,里外通明,满院生辉。至于寺庙、公所、水会、茶棚,都灯彩高挂,供路人观赏。各个民间花会组织纷纷出动,沿街游行表演,把节日气氛烘托得浓烈红火。每至夜晚,繁华街道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灯火辉煌,锣鼓喧天,热热闹闹。

  元宵佳节猜灯谜

  除了张灯之外,使元宵不夜天更为增色的是烟花。烟花不像灯火可以长明,而只是一霎闪烁,但这短暂的闪烁比灯光却要耀眼、绚丽得多;况且烟花的发展也和花灯一样,由简单而到复杂组合,可以构思设计得宏大、持久;此外,烟火的动感远较花灯为胜,可以急如流星,可以灿若花开,且有声有色,颇能激动人心,撼人魂魄。

  元宵之夜男女约会是古代文艺常见的爱情题材,传统戏曲如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定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这些浪漫的爱情故事,表明元宵节不愧是中国的情人节。

  除夕春节为家庭内部的欢庆,而元宵佳节却以户外活动为主。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对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来说,元宵节远比春节更为自由,更有魅力。旧时,受封建礼教束缚,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元宵节这天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于是,为待字闺中的姑娘结识青年男子提供了难得的绝佳时机。在元宵节之夜,在花灯闪烁鱼跃龙舞的背景下,演绎出许多爱情故事。因此,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日子,充溢着爱情的氛围和遐思,也可称之为情人节或姻缘会。

  元宵节灯谜有浓厚的趣味性,制谜则需深厚的文化功底。宋代著名文人王安石有一首诗迷:“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肤,走入绣帏寻不见,任他风雨满江湖。”谜底是唐朝贾岛、李白、罗隐、潘阆四位诗人,妙趣横生,大家手笔。再如“刘邦笑,刘备哭——打一字”。谜底是“翠”,拆开为“羽卒”。项羽垓下兵败自刎,刘邦自然笑;关羽走麦城,被杀,刘备能不哭吗?

  灯映月圆,百花齐放。元气复始,喜迎新春。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